据外媒报道,在中国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野生长臂猿在绳索桥上荡来荡去、爬来爬去。这似乎是任何灵长类动物都会喜欢的消遣方式。但这座桥并不是给猿猴娱乐的,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濒临灭绝的物种生存。
据致力于保护灵长类动物的组织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称,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捕猎的关系,海南长臂猿面临着高灭绝率,目前只有约30只存活下来。
该小组刚刚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项详细描述了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稀有灵长类动物长臂猿如何对第一个安装的人工树冠桥做出反应的研究。据悉,该人工树冠桥可以帮助它们穿越影响它们分散、觅食甚至繁殖机会的森林缺口。森林砍伐、台风和山体滑坡都会破坏森林,这些都会使灵长类动物很难像往常一样在环境中穿行。
“虽然恢复自然森林廊道应该是一项优先的保护干预措施,但人工林冠桥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短期解决方案,”文章写道。
环保人士在2015年安装了这座52英尺(16米)高的双管桥,其将登山绳系在坚固的树上,这样猿类就可以从台风引发的滑坡处通过,另外还有一台相机被用来记录长臂猿在两个方向上穿越的过程。
长臂猿很难利用树叶穿越滑坡区域。虽然体型较大的雄性能够跳过间隔较宽的树,但这种方法对犹豫的怀孕雌性或怀婴儿的雌性来说是有风险的。
照片显示,长臂猿在这座桥在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后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才开始穿过桥,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逐渐增加了使用量。其中一半的跨越由成年雌性发起,另一半则由未成年雌性进行。大多数长臂猿是通过“扶手”爬过去的--在一根绳子上行走,双手握住第二根绳子作为扶手,或四肢着地爬到绳子下面。当然还有喜欢更加刺激的走钢丝过桥法。
据了解,海南长臂猿是中国海南岛特有的物种,以唱歌来标记领地、增进感情和吸引配偶而闻名。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表示:“20世纪50年代,岛上估计生活着超过2000只海南长臂猿,但由于猖獗的偷猎和森林损失,到70年代,数量急剧下降到不足10只。在经过一番努力后,数量达到30只。”
另外据介绍,截止到2020年,海南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单中唯一一个数量稳定的长臂猿物种,“其他19个物种的数量都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