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37:50
研究揭示自闭症与肠道细菌之间的潜在联系
发布日期:2020-10-26 10:40:11  稿源:cnBeta.COM

根据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正在揭示自闭症与肠道微生物组损伤之间的潜在联系。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机制,即肠道细菌数量的改变会导致微生物解毒和线粒体功能异常。

F1.large.jpg

肠道细菌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微生物组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之一。肠道问题在自闭症儿童中很常见,最近的几项研究(尽管规模不大)显示,使用健康受试者的粪便移植可以改善儿童自闭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

也许,微生物组研究人员在将他们的发现转化为临床疗法时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障碍是肠道细菌种群因人而异、令人瞠目结舌的多样性。简单地说,虽然有些细菌种类一般可以被认为是 "好的",而另一些则是 "坏的",但对于微生物组治疗学来说,并没有一个普遍适应的解决方案。而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研究人员很难归纳出微生物组究竟是如何影响疾病的。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来自中国的一个大型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 "准配对队列 "的新型分析策略。首先,研究人员招收了79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传统队列,一半是ASD患者,一半作为神经典型的对照。最初的微生物组基因组测试显示,两组之间的细菌多样性差异很小。两组之间发现了少量的差异,但这些差异总体上与之前研究中发现的差异一致。

F2.large.jpg

下一步是生成一个准配对的队列。这涉及将特定的ASD样本与代谢背景相似的对照样本配对。正如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解释的那样,“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将原来的群体队列转化为配对队列,这不仅控制了个体的多样性,还增加了统计能力。”这让研究人员发现的不仅仅是细菌种群的简单差异,而是揭示了ASD和神经型受试者之间关键的下游代谢差异。

研究中发现了五种特定的代谢途径缺陷。这些缺陷与肠道细菌产生的某些酶引发的解毒过程有关。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微生物组解毒缺陷会影响ASD的发病机制。

“ASD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线粒体是有机毒物的主要目标,因为它们具有亲脂性。”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当ASD的肠道微生物解毒功能严重受损时,更多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伤害各种组织的线粒体。因此,我们的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ASD儿童如此容易受到环境毒物的影响,并提示微生物解毒功能的受损可能参与了ASD的发病机制。”

与这个主题的大多数研究一样,有很多警告限制了更广泛的结论。虽然该研究确实提供了一个严谨的调查,显示ASD受试者可能在微生物组解毒途径上存在缺陷,但任何与ASD发病或严重程度的因果联系都只是现阶段的推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既要肯定这种联系,又要研究调控微生物组是否能在第一时间预防ASD的发生。

“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与ASD的临床评级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相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ASD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这有力地表明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深层次地参与了ASD的发病机制。”科学家在研究中总结道。“肠道微生物这种以前不为人知的保护作用,提示了未来重建ASD患者微生物解毒受损的潜在治疗策略。”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37:5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