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完成任务,平安降落地球,在“隼鸟号”进入大气层烧毁之前,它最后“看”了一眼地球,拍摄到了一 张故乡地球的照片,不过,这张照片未能顺利传送完毕,上演了悲情一幕,让人们浮想联篇。据悉,日本时间2010年6月13日22时15分左右“隼鸟号”密封舱进入大气层。23时56分,工作人员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WPA)预定 区域内发现携带着采集样本的“隼鸟号”密封舱。14日16时8分,“隼鸟号”密封舱的回收工作完成。接下来,工作人员将展开耐热罩的回收工作。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最后拍摄到的一张地球照片,上演了悲情一幕,让人们浮想联篇。
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WPA)附近的沙漠地带用鱼眼镜头拍摄的日本“隼鸟号”探测器密封舱进入大气层时产生的火球。
在伍默拉(WPA)地区拍摄的“隼鸟号”下降时与大气层摩擦,温度急剧升高形成的火球。可以看到火球分成两个,左侧的光迹为探测器本体,由于温 度过高,本体于大气层内烧毁。右下方的长形光迹为内含探测样本的隔热胶囊。
经过七年的艰辛工作,“隼鸟号”终于完成任务,平安回来。项目经理川口与其他工作人员露出欣慰的笑容。
“隼鸟号”密封舱成功着陆时的状况。
工作人员正在对“隼鸟号”密封舱进行安全化处理。
工作人员对“隼鸟号”密封舱进行确认。
在澳大利亚伍默拉(WPA)地区发现的“隼鸟号”密封舱的耐热罩(正面)。耐热罩(防护材料)是为了保护密封舱免遭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因摩擦而产 生的高温破坏。
在澳大利亚伍默拉(WPA)地区发现的耐热罩(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