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在格鲁夫的领导下,Intel经历了最富传奇性的一段时间,从一家小小的内存制造商转型成处理器制造商,并从此一直统治着整个产业,而在一代 又一代强大的处理器产品背后,是Intel遍布全球的制造和封装工厂。在格鲁夫看来,这种模式应该到头了,为了在新技术上取得最终成功,它们都应该在美国 本笃制造。
格鲁夫在文中写道:“一个新产业需要一套有效的生态系统,不断积累技术、经验,以及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三十年前美国不再制造消费电子 产品,也从此丢失了领先地位。美国企业不参与第一阶段,因此对随后的(阶段)也没有必胜把握。我怀疑他们还能不能追上。”
他指出,在美国创建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成本早些年只有几千美元,现在却高达十万美元,因为美国企业将大部分工作包给了外人,尤其是在亚洲,导 致自身雇佣的员工数量大减。虽然获利更多、价值更高的工作还留在美国,但是大规模的外包却导致失业率不断提高。
他反问:“如果我们的社会一边是做着高附加值工作的高薪人士,另一边确实大量的失业人员,这又算是什么社会呢?”
格鲁夫还给出了他的建议:“首先要重建我们的产业共识。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财政激励系统:向海外劳力额外征税……(这些钱)应该给那些拓展本土业务的 美国企业。”
这位老先生最后撂下一句话:“如果我的建议有些贸易保护主义,那就这么着吧。”
编译/驱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