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试用阶段相比,下月即将开放的支付业务除了面向普通用户外,最为关键的是采取了“卡片+天线”,俗称“带辫子”的SIM卡方式,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只需替换一张带有支付功能的SIM卡即可使用支付功能。
支付业务合作模式尚未定型
虽然电信运营商陆续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但支付标准却是久而未决。
飞象网从部分厂商处获悉,此前各方希望把现有不同的支付技术综合在一起,制定出一个兼容性的融合标准,但目前看来难度较大。
对此,中国银联相关人士表示,移动支付产业涉及到的参与方太多,产业链过长,这为制定统一标准增加了难度。该人士表示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目前主要的原则是基于不同的点,为实现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制定一个端到端的标准规范。
根据这一原则,从2009年开始,以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服务提供机构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已经组织制定了一些基于从芯片、手机、平台到终端各个点间的接口和技术规范。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银联和移动运营商已在7个城市启动了移动支付商用试点,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试点结束后,将根据试点情况采取新的合作模式及产品形态。
文/飞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