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唐晓园
摄影 王万隆
看电视不受作息时间限制,
一根宽带实现“老有所乐”
“不少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老人生活作息时间有冲突,老人无法完整收看节目,要么‘忍痛割爱’不看,要么‘没头没尾’看一半。”逸仙敬老院相关 负责人刘德明告诉《IT时报》记者,敬老院的老人平时最常做的娱乐项目是收看电视,但原先不少节目播出时间却并不适合早睡早起的老人们。
但在数字养老院中,免费的IPTV数字电视可以让老人随时回看72小时内的各频道电视节目,还能点播想看的专题片,老人们收看电视也再不受到养老院作息时间的限制。“老人们不必再为想看的节目熬夜苦等了,想睡就睡,起来了直接回看很方便。”刘德明告诉记者。
此外,现在老人们的生活早已不是看报、下棋、看电视的“老三样”了,上网浏览新闻;与亲人、朋友视频聊天;和全球网友打牌、下棋,都是老人们的 业余爱好。记者在数字化养老院之一的逸仙敬老院第三分院看到,IPTV电视和宽带都已经接入到老人的房间,老人们在自己房里就能实现高速上网“冲浪”,阿 婆爷爷们比小青年还新潮呢!
80岁的俞玉莲老人习惯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百度”喜欢的越剧经典影片来欣赏。还有逸仙第二敬老院的张仲平老人,每天都要到公共上网区“报 到”,和网友打牌聊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网络老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健康、娱乐和服务资讯,“世博动向、天下大事,还有什么方舟子被打……老人们都清 楚着呢!”敬老院80多岁的沈照浩老人还每周都与在美国工作的儿子视频见面,创下了上海老人享受信息新生活的“新记录”。
手机变身“贴身护士”,
亲友视频了解老人起居
年轻人喜欢在手机或PDA里设备忘录,办公桌上贴满彩色便利贴,用来提醒自己各项事宜。但其实对容易健忘的老人来说,有个贴心人24小时提醒吃 药时间更为重要。记者从上海电信了解到,他们拟在近期推出的适合老年用户的移动套餐,将提供符合老人使用习惯的定制手机。这种“老人手机”具有符合老人使 用习惯的大字体按键、大铃声、大通话声音、超大字体拨号显示、超长待机等特点。除了赠送“天气预报、来电显示”基本功能外,还为老年用户特别定制了“养生 短信、病药短信”提醒,以及“一键助听、一键求助”的便捷功能。通过设置,可以实现起居提醒、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多种功能,犹如贴身护士陪伴在老人身 边。
将来,老年套餐终端中还将增加定位功能。让手机真正成为老人们随身携带的贴心“护士”、快捷沟通和紧急呼叫工具。
另一方面,对子女来说,老人们在敬老院的日常生活中到底过得怎样是他们最牵挂的事。
“现在子女工作都很繁忙,上有老下有小,未必能经常来敬老院实地探望老人。所以,在数字化敬老院的公共活动区域安装数个方位的全球眼视频探头后,子女们便可在家中或者单位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平台,即能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看到敬老院公共区域内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
刘德明告诉记者。年底在沪免费建设的50家数字化养老院都将具备全球眼系统,届时老人家属就可实时远程观看养老院内的情景,时时刻刻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
【记者手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的理想社会中有一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在善待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抚育自己孩子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目前,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平均比例已达30%以上,专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总人口三成。 而我国特有的“421”(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生育一个子女)家庭让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加大。这一切,都对传统家庭式养老提出挑战,更多的家庭选择了专 业养老机构。老人们操劳一辈子,最希望的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何让为社会付出毕生心血的老人在专业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 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上海电信此次和上海老年基金会签署协议,承诺双方共同合作,今年底前在沪免费建设50家数字化养老院,利用企业特有资源为养老院提供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此举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展示了企业作为上海地区主体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立足上海,回报上海”的社会责任感。
过去孝敬老人,总觉得只要吃喝服侍周到就可以了,现在沪上老人平均寿命超过70岁,许多老人还算“年轻”,也和青年人一样需要与时俱进,数字化养老院在为老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让老人们感觉自己仍然和这个社会保持着一样的步伐。
当运营商们忙着攻占校园市场,忙着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上海电信建设50家免费数字养老院一举提醒着其他企业在追求利益时,也别忘记自己同样担负着和企业规模成正比的社会责任,用心回馈社会,才能真正占据消费者心中的“市场”。
《IT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