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s)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以前的研究考虑了碳水化合物的总体消耗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而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则考察了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类型是否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并发现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CVDs是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每年估计会夺走1790万人的生命。
向心脏供血的动脉变窄或堵塞(冠状动脉疾病),影响脑部血流的中风或动脉瘤(脑血管疾病),以及手臂和腿部血管的疾病(外周血管疾病)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范畴。
CVDs的行为风险因素是众所周知的,包括不健康的饮食和肥胖、缺乏运动、吸烟和过度饮酒。以前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表明,就饮食而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不影响心血管健康。
碳水化合物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分类的,包括糖类。
糖类被进一步分类为"游离糖"(即由制造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的,以及自然存在于蜂蜜、糖浆、花蜜或无糖果汁中的糖类)或"非游离糖"(主要是水果、蔬菜和乳制品中自然存在的糖类)。
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机构建议限制游离糖的摄入,以减少体重增加和蛀牙的风险。例如,英国国家卫生署(NHS)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游离糖不超过30克(1盎司)。从这个角度来看,30克相当于大约7块方糖。
英国的一项大型新研究考察了心血管疾病与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之间的联系。
参与者使用一个在线的24小时饮食评估工具监测他们对206种食物和32种饮料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根据类型和来源被划分。
碳水化合物的类型包括游离糖、非游离糖和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是精制谷物淀粉(包括白面包、白面条和米饭、麦片、比萨饼、饼干、蛋糕、糕点和甜点)和全谷物淀粉(包括棕色种子和全麦面包、全麦面条和糙米、麸皮和麦片)。
研究人员从参与者身上提取血样来测量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对参与者进行多年的监测,以了解他们是否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结果显示,游离糖的摄入与一般的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正相关,更具体地说,与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有关。游离糖的摄入也导致了血脂(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相反,较高的纤维摄入被发现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与以前的研究一致,目前的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之间没有关联。相反,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取决于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类型,特别是游离糖的摄入。
该研究发表在《BMC医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