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利用 ALMA 对 MACS0416_Y1 进行了长达 28 小时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尘埃信号区和氧气发射区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但又相互避开。这种模式表明了星云中新形成的恒星电离周围气体的过程。
天文学家利用 ALMA 观测到了 132 亿光年外的一个星系中恒星的诞生和潜在的死亡地点。他们的观测发现了新形成恒星的电离过程和一个可能代表超新星爆炸产生的 "超级气泡 "的巨大空腔,这是目前观测到的最遥远的此类结构。
此外,研究小组还在以尘埃为主的区域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空腔,横跨大约1000光年。当新的大质量短寿命恒星大量诞生时,它们所产生的连续超新星爆炸会在星云内产生巨大的"超级气泡"。观测到的空洞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超级气泡。
筑波大学的桥本拓也将这种观测性能比喻为在富士山山顶捕捉到两只相距仅3厘米的萤火虫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光,并能从东京将它们区分开来。
研究小组对星云气体运动的测量结果表明,这种环境有利于许多恒星的形成,有可能形成大质量的星团。研究小组负责人田村(Tamura)根据这些结果分享了对未来的展望。他断言:"今后,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计划中的超大望远镜等仪器,对这些星团本身进行高分辨率观测,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这些观测结果以 Yoichi Tamura 等人"z = 8.31 银河系的 300 pc 分辨率成像"为题发表: 大爆炸后 6 亿年的湍流电离气体和潜在恒星反馈"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