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与私营企业合作,在三维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在一小时内制造出了混凝土基础设施单元,而且还集成了传感器,使其能够自我监测,并在未来实现自我修复。
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平凡,土木工程建筑都是一些非常复杂和严谨的工程设计的产物,具有非常真实和重要的功能,许多人直到他们面前的道路被冲毁或匝道坍塌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顶壁,它是一种在排水沟或暗渠口处有一个洞的挡土结构。它的作用是固定暗渠或类似设施,防止周围的填料被流水冲走。此外,它还可以为附属桥梁和道路提供结构支撑,并控制水流。
这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土木工程,但坎布里奇(Cambrdige)对安装在康沃尔郡 A30 公路上的这一设备进行了新的改造,使用机器人 3D 打印机臂在现场建造,铺设多层速凝混凝土,仅用一小时就可硬化。同样,这并不新鲜。新颖之处在于,在打印顶墙的过程中,激光雷达装置对结构进行了精确扫描,建立了一个数字虚拟孪生结构,可以与实物进行比较。
此外,还在湿混凝土中安装了无线传感器,以传输温度、应变、压力、湿度、电阻率和电化学电位等数据。
温度尤其重要,因为快速凝固的混凝土会产生大量热量,这可能会在硬化和固化过程中损坏顶墙。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新结构的另一项创新是不使用传统的钢筋骨架。相反,它依靠自身的几何形状来获得强度,这对于具有中空、弯曲内壁的结构来说并不容易。
在剑桥大学工程系教授阿比尔-塔巴(Abir Al-Tabbaa)的领导下,实验的目标是利用传感器和数字建模来评估 3D 打印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对工业界更具吸引力。除了创造出比传统结构更便宜、建造速度更快的产品外,实验的目的还在于测试传感器本身的可靠性、坚固性、准确性和使用寿命,或许有一天还能将团队正在开发的自愈合混凝土融入其中。
Al-Tabbaa 说:"这个项目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实验室,在其生命周期内产生宝贵的数据。传感器数据和'数字孪生'将帮助基础设施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 3D 打印技术,并为战略公路网量身定制打印更大、更复杂的水泥基材料。"
下面的视频讨论了新型智能 3D 打印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