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联合国大学前高级副校长大木太干博士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巴黎协定》中规定的气候变化目标的经济可行性取决于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非市场要素的优先次序,该研究发表在 IOP 出版社的学术期刊《环境研究通讯》上。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目标的经济可行性取决于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等非市场因素的优先考虑。该研究呼吁平衡关注减少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效益,同时更加重视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由来自东京大学、国立环境研究所和京都大学等 23 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考虑了以前被忽视的非市场因素,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研究小组计算了不同优先系统的气候变化成本,估计从 2010 年到 2099 年,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在内的总成本为 46-230 万亿美元。
结果表明,减少气候变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与减缓工作的成本相近。研究小组估计,额外的减缓努力所需的成本为 45 至 130 万亿美元,而这些减排努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 23 至 145 万亿美元。他们发现,要使 2°C 的气温目标在经济上可行,就必须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和健康因素对未来的影响,认为这些因素在未来将变得更加紧迫。
研究表明,最好以综合的方式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同时考虑生物多样性和健康问题。如果充分考虑到非市场价值,包括腹泻病和疟疾等健康因素,以及鱼类和昆虫等地球物种的减少,情况就更是如此。
大木博士曾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主要作者协调人,他说:"目前,世界对气候目标的追求并未步入正轨。我们的未来将取决于我们对大规模不可逆事件等风险的重视程度,以及我们如何接受和应对这些风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往往与减少气候变化的经济效益相近,甚至超过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等非货币商品,加快技术创新,降低减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