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48:00
或被撤销学位证 AI立法能否解决学术道德问题?
发布日期:2023-09-01 21:18:57  稿源:财经网科技

当前,AI的热潮正逐渐渗透至每个行业。到了毕业季、考试季,在社交平台上有“AI写论文真快”“AI写作也太绝了”等等经验分享帖层出不穷。在网友眼里,AI能够快速生成大纲、归纳观点,能够帮助使用者省时省力地创造论文。

图片

且不论AI到底是不是写论文的神器,仅仅是AI代写论文是否能够受到认可的事情就足以引起讨论。近日,我国拟立学位法,未来AI代写论文能否获得肯定或将有结论。

AI代写论文 或被撤销学位

8月28日,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其中,草案对学位获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草案明确,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或者以徇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的;在学习期间存在不应当授予学位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近一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横空出世,在惊艳众人的同时也影响到多行多业,连象牙塔也不例外。从媒体报道来看,AI已渗透学术训练、学业评价等多个环节,如何看待AI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成为需要重视的问题。

尽管由AI“参与”的论文写作尚未得到定性,有观点认为AI不具备学术能力,只是笔替的角色,也有观点认为“写”始终是论文创作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由AI带来的学术造假、舆论安全风险等却早已引关注。

2023年1月27日,法国一流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向全体师生发电邮,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以防欺诈和抄袭。香港大学则成为香港首所明文禁止在课堂等教学行为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的大学。

此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库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中提到,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在论文创作中使用过相关工具,需单独提出,并在文章中详细解释如何使用以及论证作者自身的创造性。如有隐瞒使用情况,将对文章作直接退稿或撤稿处理。对于引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的,需请作者提供详细的引用论证。

对于此次草案的提出,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学位法》草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府对于学术诚信和学位获得的重视,旨在规范学位授予过程中的不端行为,保障学术的公平性和高质量。这一举措有利于提升学术诚信意识、净化学术环境、加强学位授予程序、整顿学术代写行业等。

生成式 AI 并非万能工具

当前,市面上AI代写工具五花八门,生成式AI只需一些提示即可快速生成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完成写作,实现有效助力,但AI 或许也并非万能。

财经网科技留意到,以某款AI论文工具为例,只需输入论文标题,就可以得到一篇范文以及查重报告,其报价为78元/篇,若还需开题报告、任务书等增值服务,则需每项单独额外支付9.9元。

该AI论文工具网站内容显示:文件下载流程:支付宝/微信打开账单,找到对应的支付记录,点开详情页复制订单号/交易单号后,查询结果输入编号即可下载对应的文件。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芃曾对媒体指出,她早发现不少学生正借助AI工具完成论文或者课程作业。在她看来,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繁琐和耗时常常令学生感到挑战重重,而AI工具在提高论文写作效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学生善于运用AI工具,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论文质量。但AI工具数据分析、模型搭建、思路创新方面仍显不足。仅仅依靠AI工具,学生并不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2022年,即将参加答辩的李琳被室友安利了一款AI写作工具。她称,自己当时想偷懒,于是大手一挥就花了48元买了高级版,摆弄了一天终于有一篇大致觉得还可以的,于是便收拾行李回家。“没想到后来仔细看的时候,发现法律不是最新的,不能用,有些还牛头不对马嘴,又花了19元生成的还是不行,最后还是自己熬夜通宵自己手动写论文。”

图片

在上海的沈雨则尝试过更多AI论文工具。她表示,在写开题报告时,她用一款工具续写,结果导师直接说一半的内容语意杂糅,自己几乎重写了一遍。“有的就是有bug、非常卡,还有一款是主打降重,但根本没用,甚至出现降重前55%、降重后76%的情况。”

学术道德与法律责任规范化箭在弦上

随着ChatGPT掀起的AI热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AI应用开始遍地开花,随之带来了以假乱真等一系列问题,而学术训练也面临着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考验。

当前,有大量学术论文在使用新一代大模型所支持的API开发工具产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学术风险和产权确定等难题。自2022年开始,全球学术界掀起了针对ChatGPT的学术道德与法律责任的规范化行动,而今国内也加速了对风险的深刻认知。

立法能否解决相关问题,是否会遇到难点?在安光勇看来,鉴别AI生成的论文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当AI的写作质量逐渐接近人类写作水平时。然而,一些特定的模式、格式或语言使用可能会透露出AI生成的痕迹。

“确定AI参与论文写作的标准可能是一个挑战,”安光勇指出,通常情况下,简单的语言润色、资料查询以及数据计算可能被视为正常辅助行为。然而,如果AI在思维、创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可能会被视为违规。总之,对于如何看待AI在学术领域的使用以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尚无明确标准答案。

在独立国际研究策略员陈佳看来,Open AI的大模型开发工具GPT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要想实现法律治理目标有着诸多现实难题: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短期内强人工智能与技术监管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恐怕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次,越来越快的技术换代这导致监管目标定位往往产生严重失锚现象,短期内存在大量科技监管与学术研究的灰色地带;再者,AGI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全面封禁则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学术研究与科技进步机会成本;另外,真正的学术监管难题不在于道德原则和法律精神,而在于如何精准度量。

他表示,AGI科技监管最终还得要靠AGI监管技术进步与创新,利用API开发工具来追踪学生中期论文使用API工具的路径与痕迹是一条正确的学术道德治理之路,但对学术监管的技术能力与发展速度都提出来极高的要求。

“在浩如烟海的学术论文中分辨究竟有多少借鉴、引用或者抄袭并不容易。法律法规写入条款不过几十上百字,要能够让实践检验有效履行,则需要多年的经验、教训、技术与理念的厚积薄发。AGI产生的全球学术伦理道德冲突是全新的问题,学术界全面实现科学法治之路还任重道远。” 陈佳表示。

文|丁一

编辑|靖程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48:0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