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网站报道,近期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爆发尼帕病毒,已有六人感染,两人死亡,700多名密接者接受检测,州政府已关闭部分公交设施,学校和办公场所。尼帕病毒威胁有多大,会形成大规模疫情吗?
尼帕病毒是一种动物传人病毒,可通过食物,如食用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椰枣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包括头痛、嗜睡、癫痫发作等,几天内迅速转为昏迷,导致呼吸困难,致命的脑炎等,致死率约40%—75%。喀拉拉邦近五年来已爆发四次疫情,2018年造成了17人死亡。
尼帕病毒感染还没有特效药,治疗仅限于支持性护理,包括休息和输液。相关的单克隆抗体正在研发中,而瑞德西韦也被证实对感染猴子有效。
专家分析,尼帕病毒可发生人际传播,但传播性不如其他动物传人病毒,全球范围感染风险较小。并且,它的致死性强也降低了传播性,如果它变得更温和且传染性更强,或许造成更大规模疫情。
预防尼帕病毒爆发需关注环境生态管理。栖息地生存压力可加速蝙蝠释放病毒,因此恢复森林地区可让它们与人类保持安全距离;特别是有些树的果实是蝙蝠的佳肴,但人类不吃,多种植这些树可避免人类与它们接触造成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