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出版物中的许多归因缺乏科学依据。植物经常被认为具有与动物或人类相似的能力。例如,有人认为树木具有情感,因此可以像母亲一样照顾后代。在评论性期刊《植物科学趋势》(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32 位国际植物和森林研究人员对这种说法进行了追问。
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两本流行书籍中关于树木具有类似人类特征和情感的说法。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科学趋势》(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对其中许多不科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告诫人们不要把植物拟人化,并强调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缺陷的"母树概念",以及根据吸引人但不准确的叙述做出决定的危险,尤其是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在海德堡大学有机体研究中心(COS)细胞生物学名誉教授大卫-罗宾逊(David G. Robinson)教授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分析了两本关于森林的流行出版物中的说法,得出了将猜想等同于事实的结论。他们提醒不要将植物"拟人化"。
文章仔细研究了两本广为流传的书籍中的论断,这两本书分别讲述了树木的隐秘生命和寻找所谓的"母树"。
研究人员报告说,在这些作品中,树木被赋予了人类的特征和行为,包括感受痛苦和快乐、相互交流和利他行为的能力。
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罗宾逊教授和他的合著者提供了详细的证据,证明这些主要论断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这位海德堡研究员指出,许多关于种内竞争意义的研究论文都明确地反驳了单一物种的树木相互支持、相互维持生命的论点。
罗宾逊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最新的研究也使"母树概念"站不住脚。
由于缺乏对照变体,许多基于"母树"概念的出版物都存在缺陷,这些出版物假定通过网络真菌--菌根--有针对性地将碳从老树转移到新树。
罗宾逊教授指出:"在数据确实表明存在这种转移的情况下,转移的碳量是如此之少,以至于在生理上与受体树木完全无关。"研究人员还批评说,这两本书都引用了未经同行评审的证据来源。
罗宾逊补充说,最后,作者指出,如果政治决策是"基于动听但虚假的信息"而不是科学事实,那么这种说法可能会对森林适应气候变化产生致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