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可以感知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中的情感。 虽然人造艺术品会引发更强烈的情感反应,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类型的艺术都具有情感深度,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艺术动态。然而,人造艺术得到了更积极的评价。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AI)在艺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品在拍卖会上售价数百万美元,艺术家通常使用算法来创作美学内容。 现在,维也纳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表明,与流行的直觉相反,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会感知情绪和意图,即使他们知道作品是由计算机生成的。 该研究最近发表在《人类行为计算机》杂志上。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维也纳大学的一个团队与特里萨·德默领导的柏林洪堡大学合作,调查了人们是否会对他们认为由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做出情感反应或感知其意图。 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抽象的黑白艺术作品,并解释说这些艺术作品要么是由计算机随机生成的,要么是由人故意创作的,以唤起情感。
“对于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我们避免使用人工智能或在人类生成的图像上训练的自学习算法,而是选择使用非常简单的算法。 这种方法的目标是产生完全独立于人为影响的图像,力争最大程度地摆脱人类偏见。”Demmer 解释道。 研究中没有任何部分涉及计算机是否以及何时可以创作出看起来与人类创造的艺术没有区别的技术性主题。
在观看每件艺术品之前,参与者被告知它是由计算机还是人创作的——这一信息在一半的情况下是真实的。 然后,参与者被要求根据几个维度对艺术品进行评分。 此外,他们还被要求指出他们在观看艺术品时亲身经历的情感、他们认为艺术品旨在唤起观众的情感,以及他们认为艺术家自己在创作艺术品时感受到的情感(如果有的话)。
结果表明,参与者几乎总是经历一些情绪并感知到某种程度的意向性。
因此,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证明人们可以对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形成情感依恋。 因此,与常见的假设相反,即使人们知道某些东西是由计算机创建的,他们似乎也能感知到情感和意图。 然而,如果艺术品确实是由人创作的,他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并对艺术品给予更积极的评价——即使他们得到了艺术品是计算机生成的错误信息。 因此,结果还表明,人类艺术和人造艺术在情感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微妙但显着的差异。 这可能指出了观众所感知的人造艺术的具体特征。
总体而言,这些结果对人机交互以及人工智能作为艺术、设计和娱乐中的创造性实体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新的问题。 人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更复杂的艺术品?人类可以通过哪些特征来区分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和人类生成的艺术(如果有)?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理解该领域中人与机器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