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表明,闹钟与手机闹钟的贪睡键可能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有害。虽然贪睡者继续睡眠时间可能会稍短,但他们在醒来后并不会对睡眠质量或认知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人们经常声称,使用贪睡键会对睡眠和认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但一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种影响。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的最新研究表明,对于经常打盹的人来说,打盹实际上可能有助于醒来。
当早晨闹钟响起时,人们通常会想躺在床上,甚至可能继续睡觉。几十年来,闹钟和手机一直都有"贪睡键"功能,而且经常被认为会对睡眠和大脑的唤醒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并没有科学研究支持这些说法。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调查了打盹的普遍程度,以及这种行为对睡眠、嗜睡、情绪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从不打盹的人相比,多打一会儿盹的人平均睡眠时间稍短,早上会感觉更昏昏欲睡。但打盹对皮质醇的释放、早晨的疲倦感、情绪或整晚的睡眠质量没有负面影响,"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蒂娜-桑德林(Tina Sundelin)说。
蒂娜-桑德林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表明,对于经常打盹的人来说,打盹可能有助于清醒。图片来源:Henrik Dunér
在第一项研究中,1732 人回答了有关他们早晨习惯的问题,包括他们使用打盹按钮的频率。许多人表示经常打盹。这种行为在年轻人和晚睡者中尤为常见。打盹最常见的原因是觉得太累了,闹钟一响根本不想起床。
在第二项研究中,31 名经常打瞌睡的人在睡眠实验室中度过了两个晚上,以便更详细地测量他们的睡眠情况。其中一个早晨,他们可以打盹 30 分钟,而另一个早晨,当闹钟响起时,他们必须马上起床。结果让打盹的人感到平静。尽管在打盹的半小时里,参与者的睡眠受到了干扰,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睡了不少时间--超过 20 分钟。这意味着他们整晚的睡眠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此外,在打盹的情况下,没有人需要从深度睡眠中醒来,而且打盹者在醒来后的认知测试中表现更好一些。同时,打盹对情绪、困倦或唾液中的皮质醇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打盹半小时并不会对夜间睡眠或睡眠惰性(即早上起床后不太清醒的感觉)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有的话,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积极的结果,比如从深度睡眠中醒来的可能性降低了。当参与者被允许打盹时,他们起床后的思维也更加敏捷。当然,重要的是要记住,这项研究只包括那些经常打盹、每次闹铃后很容易继续睡觉的人。打盹很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蒂娜-桑德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