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21:23
“隐形地主”大撤退 中国平安不想再当“冤大头”
发布日期:2023-11-09 15:09:34  稿源:市界

中国平安,这个曾经入股碧桂园、融创、金茂等地产巨头的隐形地主,两个月之内卖掉碧桂园4.99%股份,果断离场。中国平安此前曾因充当华夏幸福的白衣骑士,计提资产减值432亿,被彻底坑惨。这次,它不想再当冤大头了。

11月8日下午,中国平安的股东们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时刻。一则路透社有关中国平安被要求收购碧桂园的传言,让资本市场来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面对这则突如其来的传闻,中国平安火速撇清关系,称“该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并透露出另一则消息,“截至三季度末,其已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

如果不是辟谣,人们还不知道,中国平安和碧桂园已彻底切割。这两家携手同行过8年的合作伙伴,终究到了散场时刻。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化解工作,向来都是任重道远。更何况,对于碧桂园这样万亿债务体量的巨头而言,情况显然要更加复杂,光靠企业自身很难真正脱困。

即使是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带头大哥”万科,也不得不拉来深圳国资委、大股东深圳地铁撑腰,这才成功化解了近在眼前的危机。而这是过去两年多来,众多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房企都未能争取到的待遇。

如今,万科获得国资力挺后,大家也在期待政府的更多救助方案,那么多坏消息后,黎明是不是就在不远处?但至少从中国平安的坚决表态来看,众多涉险房企的脱困之路,依旧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

中国平安果断离场

港交所数据显示,2023年6月底,中国平安仍然持有碧桂园5.04%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但仅仅一个半月后,形势突变。

8月11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出售1409.4万股碧桂园股份,以每股均价0.98港元的价格,套现1381.21万港元,持股比例降至4.99%。也正是在那一天,碧桂园正式向外界承认,遭遇了阶段性流动压力。

此后,由于持股比例降至5%,按照港交所要求无需再对外披露减持动态,外界也无从得知最新进展。而中国平安11月8日对外界明确表示,到三季度末已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

也就是说,自8月11日至9月底,不到两个月时间,平安彻底清空离场,火速卖掉了碧桂园4.99%比例股份。而4.99%的股份,正是中国平安最初买入碧桂园股份的一半比例。

2015年4月,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人寿以2.816港元/股的价格,斥资62.95亿港元战略入股,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占当时碧桂园扩大后股本的9.9%。

投资碧桂园,对于中国平安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是平安首次以寿险资金直接对大型房企进行股权投资。这之后,中国平安大踏步式跨入地产行业,携长期保险资金的优势,入股融创、金茂、旭辉、朗诗等房企,成为当之无愧的“隐形地主”。

后来,一场长达两三年的行业大调整,让相谈言欢的大佬们渐行渐远。曾经合作无间的金融机构们,相继站在了开发商的对面。


比如,彻底清仓碧桂园之前,中国平安和旭辉控股的合作已全面破裂,对中国金茂的持股由14.02%降至13.36%。碧桂园的减持动作,同样也是平安全面减持地产股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之后,中国平安就开始多次减持碧桂园股票了,用了5年时间减持了约一半股份。对比之下,平安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清仓了另一半股份,离席显得十分果断而坚决。

不过,尽管如此,这仍不失为一笔成功的财务投资。过去8年里,中国平安通过不断的减持和分红所得,已经回收了超百亿港元资金。据媒体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平安从碧桂园收回资金已超过105亿港元,获利数十亿港元。

然而,在投资其他地产公司上,中国平安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近两年来,由于踩雷多家爆雷企业,中国平安可是亏惨了。

2018年和2019年,中国平安先后两次入股华夏幸福,合计注资179.47亿元成其第二大股东。然而,持股两年多,中国平安已经被华夏幸福“套牢”了,目前对其进行资产减值计提已经达432亿元。

如今,在地产股权投资上受伤惨重的中国平安,很难再愿意压上身家拯救碧桂园了。

境外债重组警报尚未消除

陷入收购传闻的当下,市场对碧桂园的担忧其实一直没有停歇。

股债异动、境外债违约、资产捐赠等一系列坏消息冲击下,碧桂园几次陷入风口浪尖,迫使创始人杨国强及董事局主席杨惠妍,不得不主动走到台前。

11月6日,久未露面的杨惠妍,现身于广东顺德国华纪念中学,为老师们颁发奖证。碧桂园官微发布的照片中,身穿灰色马甲的杨惠妍,被十几个老师们包围着,站在舞台正中央。

而在一周之前,杨国强出售飞机还债、借给上市公司3亿美元无息借款的消息,更是被广泛报道。那一次,杨国强罕见地戴上了红色安全帽,身着白衬衣,脚踩黑色鞋子,现身在距离碧桂园集团一公里的工地现场。

杨国强和杨惠妍的高调亮相,是因为承受到了一定压力。10月19日,碧桂园曾发出一份辟谣声明,称“创始人父女或已离境”的谣言,被别有用心地发布在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

而在谣言背后,这家巨无霸公司庞大的债务体量和保交楼压力,成为无数人关切的问题。它是否暴雷,关系着大多数地产人的未来。

从最新披露的资产规模和负债对比来看,截至2023年年中,碧桂园总资产为1.74万亿,总负债1.43万亿。和恒大相比,碧桂园在债务总量上要比恒大少1万亿,但是涉及的债务化解难度却并不低。

宣告正式违约之前,碧桂园也在极力解除境内债的警报。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谈判协商,碧桂园于9月18日完成旗下9笔境内公司债券的展期,涉及金额达147.04亿,为境内债的到期时间又争取了3年时间。

但想完全排尽所有的雷并不容易。10月18日,由于一笔5亿美元债宽限30天期满后没有还上,碧桂园正式爆雷,并宣布推进境外债重组。

之后,碧桂园委托中金公司作为财务顾问,协助处理境外债务重组事宜。而境外债重组的成功获批,向来是房企踏上化债进程的关键一步。


(碧桂园总部)

一位房企融资人士对‘市界’表示,“国内房企的境内债务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延缓债务违约,但是美元债没有这个程序,一旦到兑付期限内还不上,就会触发违约的一系列后果。”

因此,即使排除已经展期的9笔境内债券约147.02亿元,碧桂园面临的短期债务压力依然不小。尤其是在令房企们都头疼的境外债务上,碧桂园将在2024年初迎来兑付小高峰。

据‘市界’统计,目前,碧桂园处于存续期的美元债券有15只,总金额超过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2亿元。其中,于2024年到期债券2只,分别为将于2024年1月27日到期的9.65亿美元债,及2024年4月8日到期的5.37亿美元债。

眼前的麻烦是,碧桂园需要尽快扫除境外债务重组的障碍,避免进入破产清算的危机。然而,即使境外债重组成功,也只是让它短暂获得喘息之机。

碧桂园未来的命运走向,仍有赖于楼市的回暖和自身销售的复苏。而来自资产端的去库存压力,是碧桂园更深层次的棘手难题。

和恒大爆雷时的情况不同,从项目规模上来看,多年蝉联销售第一名的“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涉及到的项目数量和业主数量都比恒大要多。

恒大爆雷时,全国在建项目是778个,而碧桂园现在是3121个,数量是恒大的四倍。同时,碧桂园的项目所在区域比恒大更下沉,情况更复杂。资产价值中,恒大的三四线城市占比33%,碧桂园则是68%。

这意味碧桂园的销售压力更大,要交付的房子套数也更多。然而,在宣告流动性危机后,碧桂园的销售额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迅速引发经营层面的骤变。

公开数据显示,碧桂园9月份仅售出61.7亿元,同比下降81%。与2020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几乎下降了10倍以上。而在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为资本市场评判房企的关键指标。

但在当下,碧桂园的销售业务急转直下后,光凭地产业务,难以力挽大厦将倾。

仍在等待支持

碧桂园董事会曾在公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而这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市场曾经一度密切关注佛山国资委的态度和举动。

此前,有市场传闻称,佛山市副市长带工作组进驻碧桂园,涉及发债等事项。8月7日,碧桂园相关人士称,佛山市副市长带队的工作组进驻碧桂园这一传言不属实。即便如此,受此传言影响,碧桂园的股债还是出现了下滑。


(前排右一为杨国强)

如今,有利于房企融资、经营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也正在落地。据媒体报道称,11月7日,四部门召集万科、保利、华润、中海、龙湖和金地六家房企开会。主要是担心风险蔓延,想防范风险无限制扩大。

而碧桂园也尚未放弃在这场危机中的核心任务——“保交楼”。截至2023年9月30日,碧桂园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今年已累计交付房屋共约42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5112万平方米,交付项目涉及235座城市,部分项目提前交付。

据其财报透露,截至2023年中,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受限制现金之和1305.69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1.15亿元,受限制现金约294.54亿元。而对于资金用途,其明确指出,要优先用于保交楼。

即使地产业务产生的现金流这么紧张了,但杨惠妍并没有放弃物业领域的扩张。在地产业务之外,碧桂园服务的收并购并未停止。债务解决的关键时期,碧桂园地产的姊妹公司——碧桂园服务,传来了又一例并购消息。

作为国内物管规模最大的上市平台之一,碧桂园服务2022年录得收入高达413.7亿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录得收入207.33亿元,公司合同管理面积、收费管理面积分别达到16.47亿平方米、9.16亿平方米。

自去年11月出手收购合富辉煌部分股权,碧桂园服务的收并购速度有所放缓。但如今,时隔362天,碧桂园服务又开启了收并购,相中的标的物是张老面孔——物业代理商合富辉煌。

11月6日,碧桂园服务宣布,拟以1.1534亿港元,收购7164万股合富辉煌股份,相当于合富辉煌已发行股本约10.63%。同时,公告中也透露,碧桂园服务香港也将以4341.53万港元的总价,购买相当于合富辉煌已发行股本约4%。

目前,一旦两笔交易顺利完成,碧桂园服务在合富辉煌中的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25%提高到38.1%,跃升为第一大股东。

曾经,杨国强曾豪言,“物业服务是碧桂园的明天”。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服务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21.92亿元;银行存款及现金总额约为127.12亿元。

然而,碧桂园服务的发展壮大,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兄弟公司碧桂园化解风险和舆情,依旧是个未知数。就在一年前,杨国强还曾在碧桂园内部的年度大会上,称“看到了曙光”。经过现实的洗礼后,大家都很难再乐观起来了。

来源 |市界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8:21:2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