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首创性研究发现,大脑中过度活跃的炎症和关键保护机制的丧失是导致自杀风险的潜在因素。这些发现可能会促使人们使用抗炎药物来降低这种风险,尤其是在可以及早发现自杀意念的情况下。
全球自杀率仍然令人担忧。尽管美国的自杀率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总体有所下降,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这一数字又有所上升。英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在澳大利亚,自杀死亡人数自2013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自杀行为是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因素共同驱动的。先前的研究表明,炎症可能会导致大脑化学变化,并提高自杀风险。美国范安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同类研究中首次研究了自杀死亡时大脑中发生的生物机制,以了解它们是如何导致自杀行为的。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更好地了解与自杀相关的大脑功能来预防自杀。我们把重点放在大脑上,因为大脑是影响情绪、自杀意念和意图以及决策的生物过程所在。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在风险最大的时刻看到大脑,并精确定位这种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将29名自杀死亡者的死后脑组织样本与32名因意外、他杀或心脏病发作等其他原因猝死者(对照组)的样本进行了比较。这些样本取自年龄在17至77岁之间的人群。 毒理学筛查结果表明,自杀身亡者基本上没有服用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这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与自杀有关的分子变化,否则这些变化可能会被掩盖。
Lena Brundin 博士,范-安德尔研究所
在对样本进行RNA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自杀死亡者中,NPAS4基因(一种炎症和脑细胞健康的关键调节因子)的表达明显下调。基因甲基化是基因"开启"或"关闭"的过程,研究人员在研究基因甲基化时发现,在自杀身亡者中,有40个不同的甲基化区域映射到7个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的基因上。在对照组中,NPAS4甲基化与NPAS4表达之间有明显的关联,而在自杀死亡者组中却没有这种关联,这证实了NPAS4的失调。
总体而言,自杀者组显示出与炎症和兴奋毒性机制相关的基因组被激活。在兴奋性中毒中,当原本安全和必要的神经递质水平过高时,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损害或死亡。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在包括重度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精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过度活跃的炎症机制外,与少突胶质细胞成熟有关的基因组也受到抑制,而少突胶质细胞是用髓鞘包裹轴突并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的特化细胞。观察到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也减少了。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抗炎药物降低自杀行为风险提供了支持,尤其是在已确定有自杀意念的情况下。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莉娜-布伦丁(Lena Brundin)说:"随着自杀率的持续上升,我们必须制定更多循证策略,以应对导致自杀风险的所有因素。我们的研究指出了大脑中的几个关键变化,有朝一日,这些变化可能会成为治疗的目标,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目前的研究结果对于正在寻找与自杀风险相对应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人员来说也很有用。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进一步了解炎症在自杀风险中的作用、确定生物标志物以及制定评估潜在治疗方案的策略。
该研究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