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6:18:39
台积电全球化:大势所趋 成本不是问题
发布日期:2024-02-06 14:48:56  稿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台积电进入大航海时代,2024年首站将于日本上岸。“在日本,台积正在熊本建立一座特殊制程技术的晶圆厂,将采用12∕16纳米和22∕28纳米制程技术。我们将在2月24日为该晶圆厂举行开幕式,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量产,”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传言与否认,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1月、任内最后一次法说会的告别秀上,正式宣告日本熊本厂开幕时程。

这座耗资2714亿新台币(86亿美元)建造的晶圆制造厂,是台积电2017年取得7纳米制程全球领先之后,首度海外建厂完成,标志着台积电成长型态的重大进化,也揭开科技产业全新序曲。

时间回到2019年,总体经济正在中美摩擦趋缓之下,回到灯光美、气氛佳的景象。台积电计画新一波产能扩大,于是在台南科学园区扩建新厂,也终于拿到新竹宝山建厂核准;盘算起来,若要继续采用台湾本地资源快速扩张,将会愈来愈吃力。

此时,日本政府有意寻求台积电合作,双方开始频繁接触,探讨赴日设厂的可能。


杠杆国际资源,拉抬总战力

2020年,进入仿佛没有明天的全球大疫情,远距工作、远距教学带起一波电脑换机潮,暴增的芯片需求量,让台积电产能供不应求。其后三年,疫情让中美关系出现新裂痕,地缘政治之下供应链重组,从过去的全球生产、全球运送,更趋向区域生产的“短链化”。

日本政府此时加强复兴半导体产业,不仅先是投入3500亿日圆(约新台币755亿元)研发基金,又追加巨额的制造相关补助至1兆日圆(约新台币2150亿元),进而促成台积电深入合作。

“台积电一定需要往外走的,去杠杆(leverage)国际资源,在日本设厂就是这样,”前科技部长陈良基分析,日本半导体产业根基还在,设备与材料仍是非常强,“台积电日本设厂对台湾来说,就是让我们供应链的力量,因为国际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体变强了!”

台积电日本一厂,位于九州熊本县菊阳郡菊阳町,2021年11月宣告建厂、2022年4月动工,两年内完成建造,于2024年2月开幕、年底量产。该厂为台日合资公司所建,其中台积电占股50~70%,日本索尼半导体(SSMC)约20%、丰田集团的电装(DENSO)约10%,台积电已透露开始规划日本二厂,并可望制程推进至6纳米。

陈良基指出,台日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有很深的连结,2018年台积电规划南科新厂时,当时科技部找来日本关键企业,至台南洽谈建立先进制程聚落的合作细节。

“台积日本设厂还有一项重点:贴近市场,”陈良基表示,熊本一厂月产能5.5万片,“日本企业可以完全包掉”,未来日本产能应可以更多,因为制程与供应链很多是共用资源,日本基地差不多月产10万片的话,规模经济的效应会更好。

展示给美国、德国政府看

探究台积电日本成功建厂的指标性意义,可从组织内部状态、外部战略部署、市场趋势拆解,可分五大面向来观察:

一、海外策略带动成长,稳定台积电内部状态。台积电1月份法说会总结2023年运营成果,全年营收2.16兆新台币,相较历史高点的2022年2.26兆元,减少4.5%,但已是疫情前、2019年营收的两倍。

这是刘德音自2018年上任后,最后一次主持法说会,6月股东会后,可望由总裁魏哲家接任。

“双首长其实不是好的接班策略,不是两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人明摆着就得竞争,”科技产业分析师、美商科克兰资本董事长杨应超,认为“双头马车时代”结束,大家可以专心做事了。

面对领导团队更迭,对组织来说,都是人心浮动的时刻,尤其是刘德音启动的大航海时代,未来会不会持续推进?

法说会上,刘德音笑容特别多,感觉很是轻松,他一如以往的报告海外拓展足迹,一如朗读“毕业成绩单”。随后,魏哲家展望2024年,预计美元营收年增可望达21~26%(low-to-mid twenties),重申未来几年复合成长率将介于15~20%区间。

超强劲的成长预估,不仅来自技术推进,更包括熊本厂量产,因此透过海外厂加持,达到跳跃式成长,将是稳定内部最务实的基础。

二、台日产业同盟,带来区域生产综效。 “日本与台湾的产业关系来看,合作还是比竞争多一点,”着有《芯片对决》的前经济部长尹启铭表示,日本企业自1953年从美国引进晶体管技术后,辉煌30年、沉寂30年。 2021年日本政府启动的《半导体战略》,巨额的补贴、拨款也快,“基本上,日本是玩真的!”

他观察,以前日本本来就没有电子代工产业,且半导体以利基型领域为主,所以现在日本要进入半导体代工领域,虽然可以找韩国合作,但台湾仍会是重要伙伴。

日本半导体产业是由大型综合电机企业组成,例如索尼、松下、富士通、日立等,它们制造电视、电脑、手机、冰箱、冷气机等品牌商品。大型综合电机企业资本雄厚,有资源投入设备研发,培养出丰沛的设备技术与人才,也因大批买进材料,更懂得材料研发与运用技术,这都是台湾产业所缺乏。

未来透过日本厂做为纽带,台积电可望取得更为紧密的日本供应链,预计取得更具优势的成本与稳定来源,相对的,日本设备与材料企业也有机会加大投资台湾。

三、日本厂,可做为台积电跨国管理的练兵场。台积电自2021年4月宣告三年投入新台币3.1兆元(约1000亿美元)全球建厂,实际资本支出在2021年约8392亿元、2022年约1.1兆元、2023年约304亿元,总计大航海计划的实际支出已达2兆元。

目前日本熊本厂推进顺利,即将量产;美国亚利桑那州厂却卡关在补贴与劳工问题,后延一年,至2025年开幕;德国德勒斯登厂进行中,还在选址、劳工规划等前置作业期。

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厂延后,与台积电缺乏跨国管理经验有关,甚至美国工会还要求与台积电协商。

“凤凰城不是竹科,美国职场文化大不相同,”杨应超直言,希望台积电可以汲取美国经验,调整全球扩厂计画,日本厂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

四、推动德国、美国建厂进度,日本厂是跨国合作的指标案例。此外,台积电在政府层级的国际谈判,也还在学习阶段。一位熟知政策运作的政务官观察,“企业是斗不过政府的,尤其是外来企业。你可能知道水电、土地、人力、法规、税务等规定,但每个领域都有眉角,如果没谈好,去了才知道上了贼船,就麻烦了。”

熊本厂得以按照计划完成,与日本政府支持有很大关系,日本政府不仅疏通建厂关隘,并且履行承诺、连续拨款,一厂补助4780亿日圆(约新台币1030亿元),2023年启付、2024年完付。

台经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推估,日本政府补贴台积电熊本厂42%之多。而且二厂部分,也将获得日本政府将近9000亿日圆的补贴,顺利的话,可望2027年量产。

显然台积电正在学习与他国政府打交道。刘佩真指出,日本厂开幕,某种程度也是“小小展示给美国和德国政府看”,只要政府拨款快速,台积电有能力如期完成。

五、接住芯片成长商机。经过长达一年的库存去化,半导体产业2024年展望明朗,熊本厂产能可望接住需求。调查机构IDC预期,半导体销售市场将重回成长趋势,年成长率将达20%。

刘佩真分析,调查机构评估的成长率很高,主要是因为前一年基期很低,伴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终端需求逐步回温,手机、电脑,今年肯定会转正,再加上AI芯片供不应求,“2024年半导体产业至少有一成以上增长,但因为今年全球将有数十座新建的晶圆厂启用,成熟制程的厂家,预计将会遭遇价格战,但对台积电来说不受影响,成长仍然可期。”


图示:台积电全球生产基地

关于即将量产的熊本厂,为何没有美国亚利桑那州厂开幕时,出现“掏空台湾”之说?

主要在于熊本厂是采用成熟制程,一厂预计是12∕16纳米和22∕28纳米制程技术,即便是二厂所规划的6纳米,在其2027年开幕时,也非最新进制程。但美国厂,则一开始就逼近最先进制程,让外界有“技术外移”忧虑。

一位熟悉操作的产业官员感慨,美国厂开幕的移机典礼在2022年12月,“掏空论”发酵于选情胶着的县市长选举之中。现在看来,台积电最有价值的研发能量与人才,其实很难被掏空。

“台积走向全球是必然趋势,成熟制程往外移,也是必然,他提醒台湾应务实检视产业动态。

全球化是趋势,高成本不会成阻碍

台积电赴美设厂进度引发关注,《芯片战争》一书作者米勒受访指出,台积电产线全球化是自然应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台美工作文化差异或在美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不会成为台积电在美设厂的阻碍。

米勒(Chris Miller)日前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接受中央社专访指出,他不认为中国台湾半导体成功模式可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复制,但台湾半导体产线必须走向全球化,这是非常自然的。

台积电规划在日本熊本、德国德勒斯登(Dresden)、美国亚利桑那(Arizona)设厂,日本厂预计2月底开幕,美国厂相对进度推迟,引发各界讨论。

米勒受访表示,他不认为在美国打造晶圆厂特别困难,例如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长年在美国建立了许多赚钱的晶圆厂,韩国三星(Samsung)美国厂也已顺利营运并获利。

米勒表示,台积电赴美设厂要适应新环境难免有挑战,包括需了解新的市场,学习跟当地政府与工作人员沟通,“这就是为何企业全球化并非易事,但不代表不需要走全球化之路”。

外传台积电赴美设厂阻碍之一是工作文化迥异,例如美国不像台湾工程师愿在周末或半夜加班处理紧急状况。米勒直言,他对此说法高度怀疑。

米勒以历史为例,美国在1950年代是芯片制造龙头,当时曾声称美国文化最适合芯片制造,之后日本成为芯片制造先驱,也宣称原因是日本有最好的工作文化,现在芯片制造重心转向台湾、韩国,台韩又说自己才有最好的工作文化。

米勒表示,“对我来说,芯片产业领先地区的替换速度太快,文化很难当作有效的解释原因。”任何有意全球布局的企业,都需设法让自己的工作文化,适应不同地缘环境。

至于赴美生产晶圆成本较高的疑虑,米勒也不认为是阻碍。他表示,各企业对美国制造的评估差异很大,例如德州仪器一直在美国设立新的晶圆厂,因为相信美国是最有效率的产线。

米勒指出,台积电获得全球性成功并非靠低成本的效益,是因为台积电拥有更好的科技,他认为过度强调成本问题,反而会贬抑台湾半导体的高效能生产力,“台湾工程师的竞争力不是因为低薪,是因技能高超”,他也从未听过任何芯片公司总裁说想要的是便宜人力,只听过想招揽最顶尖的人才。

被问到是否乐观看待台积电赴美设厂进展,米勒谨慎表示,“需静观情势发展”,关键是台积电不可能在美国追求低成本效益的生产线,台积电不是低阶芯片制造厂,已有太多其他公司在做便宜的芯片。

外电日前报导,美国政府近期将补助数十亿美元给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先进芯片业者。米勒表示,他相信多数申请补助的业者都预期这笔预算快发下来了,只是尚不知具体额度,美国通过“芯片法案”,目的是鼓励增加在美国的芯片投资,强化供应链韧性,但美国不是要打造完全“自给自足”的芯片生产。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6:18:39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