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关于双星的天文课可以从一系列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开始,也可以从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一个片段开始:天行者卢克仰望他的母星塔图因的天空,看到两个太阳在闪耀。哪一个更容易唤起沉睡的高中生的兴趣呢?
研究表明,系外行星的发现对科幻小说产生了影响,使科幻小说对这些天体的描写更加准确和多样,突出了科幻小说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科幻小说一直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正如许多科学家所说,科幻小说往往是他们科学生涯的灵感来源。因此,科幻小说有时被用来向公众传播科学,甚至传达复杂的内容。为了确保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必要了解科幻小说是如何表现实际科学的。
这就是发表在《科学传播杂志》(JCOM)上的一篇新论文所做的工作,该论文采用了一种能够分析大量科幻作品(特别是关于系外行星的作品)的定量方法,表明科学知识的重大变化与科幻文学的变化也是相对应的。
系外行星发现对科幻小说的影响
圣安德鲁斯大学圣安德鲁斯系外行星科学中心(St Andrews Centre for Exoplanet Science)的研究员艾玛-约翰娜-普拉宁(Emma Johanna Puranen)和她在该中心的同事艾米丽-菲娜(Emily Finer)、V-安妮-史密斯(V Anne Smith),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WF)所长克里斯蒂安-海林(Christiane Helling)一起,将贝叶斯网络分析应用于 142 部科幻作品的语料库,其中包括小说、电影、电视节目、播客和视频游戏。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选择调查太阳系外行星(又称系外行星)的表现形式。"它们在科幻小说中无处不在。它们无处不在。大多数以太空为背景的故事最终都会有系外行星的场景,"Puranen 解释说。"使用系外行星的另一个原因是,1995 年,当第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被发现时,我们的科学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
贝叶斯网络方法允许对科幻小说这一主题进行定量研究,而科幻小说通常只进行定性分析,而且每次只分析一部作品。在贝叶斯网络中,所选作品中描绘的系外行星的特征被表示为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节点,使我们能够了解每个节点如何影响其他节点。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确定,例如某部作品中的行星被表现为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这是否会影响到另一个特征,以及影响的程度有多大。由于所分析的科幻作品分布在 1995 年之前和之后,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因此普拉宁及其同事能够观察到,在 1995 年之后,系外行星在科幻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科幻小说:反映科学进步
普拉宁解释说:"传统的科幻小说中,类地行星和宜居行星的比例很高。这显然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些都是人类为其他人类创造的文化产品。但自从发现真正的系外行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虚构的系外行星实际上变得有点不那么像地球了"。
事实上,迄今为止科学界实际观测到的大量系外行星中,绝大多数都与我们的星球大相径庭,而且很少位于科学家定义的宜居带,而宜居带的条件可能更适合我们所知的生命。普拉宁评论说,这一科学现实已经渗透到科幻小说的表现形式中。
研究人员评论说:"我可以推测,也许科幻小说的作者们正在阅读所有这些关于被熔岩覆盖或下着钻石雨的世界的头条新闻。我认为科幻小说是对科学发现的回应。我认为科幻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科学发展状况,因此,我认为科幻小说可以融入科学传播,为人们提供一个跳板。它可以向人们介绍一些概念。"
论文"科幻媒体对系外行星的表述"可在JCOM 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