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3:24:44
炮轰雷军亏钱卖车没公德心 极越公关负责人被内部处罚 车企在焦虑什么?
发布日期:2024-08-23 07:48:30  稿源:澎湃新闻

“炮轰”小米的极越公关负责人受到公司严厉批评,但这无法为车企们的焦虑画上句号。8月22日,极越的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发朋友圈“炮轰”小米引发轩然大波。澎湃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极越CEO夏一平迅速发布了内部信,对该事件通报处罚。

极越汽车
极越汽车

夏一平表示,这段言论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更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内部信责成公司相关部门对徐继业进行严厉批评,并进一步要求各位严守公司传播纪律,不妄议友商、不散播与公司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

夏一平还强调,每一个奔赴在造车征程上的创业者、每一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奋斗的企业,都是为之不易和值得尊敬的。

随后,徐继业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自我反省,并表示“跟公司内申报备了下,把批评我的邮件贴出来,立此存照,以此为戒”。


此前网传微信朋友圈截图显示,徐继业称:“雷军这样的企业家,有点公德心和羞耻心好不好?每台车亏6万,亏那么多你还卖那么多干嘛?有些企业亏是因为不折价就卖不掉了,小米和雷军这叫啥?放在以前这就叫作倾销,这是最恶劣的商人本质。”

小米方面此前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在22日中午的珠三角巡航直播中,雷军回应亏钱造车说,“这个算得既对也不对。因为我们小米汽车还在同期刚刚开始,我觉得我们的财务表现还是不错的。我们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了18个亿,等到了一定规模,我相信很容易打平,大家不用替我们焦虑。”同时他也表示“做车确实是挺不容易的”。

为何车企都爱“碰瓷”小米?

这次遭炮轰,已经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被碰瓷。

智己汽车蹭小米流量,曾引发轩然大波。在4月8日晚的智己汽车新品发布会上,智己汽车搬出了近期车市最为火爆的产品小米SU7 Max进行对标,然而却把小米汽车电机关键参数标错。

4月8日晚间,智己汽车CEO刘涛在个人微博道歉称,由于产品信息的调研结果有误,发布会上有一处信息错误,小米SU7跟智己L6一样,都是前后电机都使用SIC碳化硅模块。

但小米方面表示不接受CEO个人的道歉,小米公司发言人连发三条微博点名智己汽车,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更下发最后通牒表示将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准备。

4月9日,经小米汽车多次点名、敦促后,智己汽车官方微博深夜发布致歉函称,因团队内容审核疏漏,发布会上对竞品小米汽车关键参数错误标注。

当然,多数车企“蹭流量”都展现出了友好态度。在小米SU7发布之后,多家车企在官方渠道发布祝贺信;在今年的北京车展期间,小米汽车展台人声鼎沸,无疑是整个车展的“C位”,大量其他车企的高层前来“露脸”,与雷军交流等。

当下汽车圈的营销,无疑折射出强烈的流量焦虑,“碰瓷”小米是,找周鸿祎站台也是,更不乏大量高管亲自下场直播带货。

同样,作为新兴造车新势力的极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官方资料显示,极越品牌由吉利控股集团和百度联手打造,首款车型极越01于去年8月份发布,并于10月正式上市。上市指导价为24.99万元-33.99万元。

去年夏一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极越将会在2024年实现月销量过万辆。此后极越方面并未发布过销量数据,不过据第三方数据平台,发布以来,极越累计销量也并未超过万辆。

亏钱让车企得了“焦虑症”

车企们的流量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其新能源车业务的长期亏损。

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4年二季度,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64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8亿元,智能电动汽车ASP(均价)为每辆22.86万元。毛利率方面,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15.4%。

随后雷军在微博上分享业绩并称小米汽车“还在高投入阶段”。

几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中,除理想外,也都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一季度,蔚来、极氪、小鹏、零跑的净亏损分别为52.58亿元、20.22亿元、13.7亿元、10.13亿元。2023年,蔚来、小鹏、零跑分别亏损207.2亿元、103.8亿元、42.16亿元。

即便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一样面临着亏损。

在8月21日举行的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方面表示,整个吉利汽车新能源板块长期亏损,但相信扭亏为盈的局面将会很快到来。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其实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长期以来依靠燃油车赚钱。

作为北汽集团旗下新能源车重要主体的北汽蓝谷,更是持续亏损扩大。在业绩预告中,北汽蓝谷预计上半年亏损至少24亿元,较2023年进一步扩大。财报显示,2020年到2023年,北汽蓝谷分别亏损64.82亿元、52.44亿元、54.65亿元和54亿元,近四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223亿元。

北汽蓝谷方面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日趋白热化,挤压利润空间。

虽然这些车企起步更早,但由于市场竞争惨烈,产品、智能化水平等各方面需要迅速更新迭代。他们其实都和小米一样,处在高研发投入的阶段。

以2023年为例,蔚来汽车的研发费用134.31亿元,这是其连续两年突破百亿;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105.86亿元;小鹏汽车是“蔚小理”三家中研发费用最低的,也高达52.77亿元。

汽车行业有典型的规模效应,业内普遍认为,以目前的市场容量来看,当现有的一百多个品牌淘汰到仅有10家甚至5家的时候,行业才能迎来健康的利润水平。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3:24:44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