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3:13:13
阻燃、限速、加定位,电动自行车新规来了
发布日期:2024-09-25 13:50:05  稿源:钛媒体

无论是地铁旁、商超边亦或是小区里,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了随处可见的代步工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核算下来,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轻便小巧的体积、更低的使用成本以及无需驾照、无年龄限制的低上手门槛,是电动自行车迅速火爆的重要因素。但作为以电力作为驱动方式且拥有相比行人、普通人力自行车更快速度的交通工具,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自燃事故与交通事故数量也在增加。


2019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 )即目前大家所熟知的“新国标”正式开始实施。“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电机功率、最高车速、整车尺寸等进行了限制。

今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更加强调车辆安全性、实用性的同时,也提到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对车辆的监管能力。

每年火灾超2万起,电动自行车首先要“降温”

随着锂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小到手机、大到汽车,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自问世以来,关于锂电池安全隐患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2016年的“三星电池门”。

彼时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发布仅一个多月,就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三十多起因电池缺陷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最终,三星不仅宣布全球停售这款产品,同时也召回了所有售出的产品,直到今天,很多人提到三星手机,想起的第一件事依然是会起火、爆炸的Galaxy Note7。

一部电池容量仅有3500mAh的智能手机,当出现电池问题时依然会引发不少伤亡事故,那对于电池容量达到数倍的电动自行车而言,电池起火引发的事故规模也会更大。今年2月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失火楼栋为该小区6号楼二单元,共有34层。

据现场报道,单元楼一楼架空层、21层至34层均有明显被烧过或烟熏的痕迹。截至2024年2月23日24时,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其中,1人危重,1人重症,42人伤情较轻,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处起火引发。


从数据层面看,电动自行车庞大的基数量以及每年不断增加的保有量,也让火灾事故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较2022年上升17.4%,2022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

因此,此次新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就特别强调了要降低电动自行车的火灾隐患。

首先是提高车身的防火阻燃性能,明确规定了纺织品类及泡沫塑料类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标准,并特别加严了与电池直接接触的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同时考虑到塑料材质在火灾中的易燃性和毒性,新国标限制了塑料件的使用比例,从源头上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

换句话说,如今电动自行车在外观上大量应用的塑料覆盖件将被限制,电动自行车的形态更加类似于“钢架车”即以金属框架为主,只加入少量的其他材料。从阻燃角度考虑,这种设计确实会减少电动自行车起火后火灾的蔓延范围以及火势。

同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出,针对过去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中车辆识别代码标识易被高温熔化,事故溯源调查难的问题,要求电动自行车整车编码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车辆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有效追踪和监管,更能在车辆发生火灾事故后帮助调查人员快速识别车辆信息、溯源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电池作为电动自行车最容易导致火灾的元器件,此次《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也针对电池组防篡改提出了要求。具体措施包括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并且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

钛媒体APP认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于电动自行车容易引发火灾的外观覆盖件、电池组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确实有助于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

同时,站在用户视角,也不必“妖魔化”电动自行车起火问题,只要在日常用车中注意使用质量合格、合规的产品,同时注意充放电过程中的用电安全,还是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安全性的。

超速车即将成为“过去式”

除了加强车辆的防火阻燃性能以外,针对部分电动自行车现阶段依然存在的超速问题,《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3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

钛媒体APP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根据现行的“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km/h,但是很多用户会通过篡改电机控制器、刷写程序等方式解除限速,更有甚者会购买第三方的电机控制器甚至大功率电机,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从而使其能够达到更快的速度。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控制器防篡改要求不应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应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具有过压锁定功能,限流装置不应留后门,且不应通过解码器、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改装。

同时,限速器防篡改要求限速器无论是单独的模块,还是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均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钛媒体APP注意到,本次征求意见稿中还增加了电动机额定转速下空载反电动势以及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要求,从而确保电动机在输入电压达到最高时车速也无法超过25 km/h。


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必要的载重能力和骑行中可能存在的短时爬坡等实际需要,标准中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允许电动机短暂地输出较高扭矩,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短距离爬坡等特殊工况,满足消费者正常骑行需求。

此外,电动自行车被盗也是困扰消费者的痛点之一,《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为电动自行车增加北斗定位、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要求和方法。

其中,北斗定位模块可以记录电动自行车当前所处的经度、纬度等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实时反馈给用户,一旦发生被盗情况,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助力消费者第一时间找回车辆。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则可以将车辆异常行驶状态以及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及时发送给消费者,提醒消费者识别和处置异常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也有了更多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考量,主要包括车重限制和脚踏装置等要求的细化和更改。

以脚踏为例,征求意见稿中仅要求可以使用电助动模式的车辆具有脚踏骑行功能,对电驱动车辆不作强制要求,从而有助于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自主决定是否设计和安装脚踏动力装置,这也就意味着以后用户再也不用为了美观或骑行方便而手动拆除脚踏了。

钛媒体APP了解到,这次《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1个月,将根据收到的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加快推动审查、报批等工作,争取尽早发布。待其正式发布之后,会给予生产企业6个月的过渡期,用于设计、生产新产品。此外,还多给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商贸流通企业消化按照老标准生产的库存车辆。

从此次推出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不难看出,未来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定位将会更加清晰,即成为解决通勤最后1公里的实用交通工具。从产品设计、技术层面限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骑行人员的安全,同时也针对使用中闲置率高的脚踏结构、用户车辆防盗等实际需求提出了更加详尽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3:13:1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