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14:09
争议中的Kimi,11月又花了2亿
发布日期:2024-12-07 16:49:50  稿源:财经天下

近日,月之暗面一直处于风暴眼中。这固然与朱啸虎的连番指责、Kimi的股权纠纷迷雾有关,也因一定程度上,旗下产品Kimi正在与更谨慎投放、更积极寻找商业化的大模型行业主线“逆向而行”。AppGrowning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月开始,Kimi几乎每个月的广告投放都达上千万元。10月,Kimi的广告投放金额达到2.2亿元。彼时,Kimi还曾因“20天烧钱1个亿”登上热搜。


《财经天下》从AppGrowning处最新了解到:11月,Kimi的投放金额再次达到2亿元。10月、11月的单月投放均超过了此前7—9月第三季度的总和。

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后,月之暗面在B站给出的CPA(用户转化人均成本)报价,已高达30元。

而据《财经天下》了解,11月Kimi在B站的投流成本还在上涨。“已经从年初的30元卷到了50元,同行们压力都很大”,AI行业研究员王青透露。

对此,李彦宏在百度第三季度总监会上直言,“AGI是一个长期探索的事情,推广没必要像豆包、Kimi这么激进”。

但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仍显得颇为乐观。他在近日与媒体的交流中表示,“最核心的还是留存和增长,适当的投放是必要的”。

如此大手笔地投放,月之暗面意欲何为?大模型的“烧钱”竞赛,何时能到可以缓一口气的时候?

从B站转场快手

高昂的投流比拼,正让大模型App排位赛变成了只有豆包和Kimi玩得起的游戏。实际上,曾经以B站为拉新转化重地的Kimi,最近也不堪重负,开始“跑”去了快手。

“AI新榜”统计,截至10月29日,Kimi在过去三个月内的广告投放总数已经超过2500条。其中,在快手平台上投放的内容超过2100条,几乎占据了其总投放量的84%。

Kimi从B站转向快手,是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王青对《财经天下》表示,“其实9月的时候,大家主要聊的还是B站的投放,对快手的讨论还没这么高”。

“转场”快手,与抖音对大模型的“禁投令”息息相关。王青透露,今年8月,抖音便开始拒绝AIGC竞对产品的投放广告。而对自家产品豆包,却给足了流量。

“抖音目前的投放,对于豆包以外的AI工具类公司是封闭的。快手在代理开户资格的审查方面,要宽松得多。只要在特定限制区域的开户投放,快手都可以做。”广告营销代理商刘晨对《财经天下》表示。

借助抖音的流量和对竞对的“拦截”,并与达人账号合作、绑定关键词等方式,豆包在下半年取得了爆发式增长,数量级快速超越Kimi。

数据显示,豆包从5月5日的“App Store免费榜”第112位,仅历时6天,便跻身前10。到6月11日,豆包已登顶免费榜总榜。截至2024年10月,豆包的累计下载量已达1.08亿,Kimi同期则为2100万。

为此,Kimi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平台。《财经天下》了解到,除了在快手大投广告,Kimi还在招聘具有Android厂商渠道经验的BD,以优化投流策略。

此前,B站曾是Kimi最重要且有效的投放阵地。今年2月以来,Kimi通过大规模投放,成功实现了从305万月访问量到突破2000万大关的惊人飞跃,一度引发B站用户抱怨,“手机上到处是Kimi广告”。

而如今,在快手上打开一个KOC(普通消费者)博主的日常视频,Kimi的下载提示,也会猝不及防地出现在页面左下方。


▲图源/ 快手截图

Kimi的投放内容风格也随之转向。此前在B站上,《财经天下》发现,Kimi总是与杨植麟“清华天才少年创业”的标签绑定。每当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广告播完后,Kimi的下载入口便会适时显露出来。

而到了快手,为了配合下沉用户更接地气的调性,KIMI的投放策略主打日常场景,比如用AI做旅行攻略、高效学习、用AI减肥等。

以快手上Kimi播放量较高的视频为例。视频中,一个遇到作业发愁的学生,通过把作业里的数学难题导入Kimi,不仅生成了一份详细的解题报告,还顺便整理了知识点和重要考点,回答“考试题目分别怎么解”等问题。

烧来用户,能烧来留存吗?

不过,比起字节正在倾公司之力,全面压上AI策略,Kimi目前的打法是否激进,正在引来同行讨论。

10月,Kimi因“20天烧钱1个亿”登上热搜。彼时,舆论便指向Kimi在缺少商业化场景的同时,一昧做用户增长,如何防控风险。

最近,月之暗面因股权纷争,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11月11日,“暗涌Wave”报道称,杨植麟、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他们此前创办的循环智能的老投资人提起仲裁。

对于上述情况,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财经天下》表示,“国内投资公司基本上都会要求创始人签订一份(股权)同意豁免书,并给原有公司相应股份。但豁免书大都属于标准的协议样本,很难完全规避风险”。

“比如(报道)提到的竞业协议、知识产权等,现实中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不是靠简单的同意授权书就能解决。如果月之暗面没有这么高的估值,投资机构或许也不会撕破脸申请仲裁。”

在“暗涌Wave”的后续报道中,显示月之暗面的纷争主要源于2月下旬,Kimi拿到阿里近10亿美元的融资后。

彼时,月之暗面仅耗费11个月,就获得了单轮10亿美元的融资。而商汤科技融到10亿美元花了4年,旷视科技则用了7年。对循环智能的老股东来说,叠加了两代AI热潮带来的心理落差。这是一个在巨大利益面前,人性被瞬间放大的故事。

12月5日凌晨,朱啸虎更直接在朋友圈发布了三点回应,直接点名原金沙江投资人张予彤涉嫌向循环智能投资人隐瞒信息。此后,朱啸虎又相继对几家媒体表示:愿意豁免月之暗面、张宇韬责任,同时要求月之暗面将张予彤分离出来,认为其违背受托责任。


11月16日,赶在Kimi开放一周年之际,月之暗面推出了新款数学模型Ko-math。杨植麟亲自登场,没有回应股权争议,而是通过对比Ko-math与OpenAI的o1系列等模型的测试分数,全力释放信息:Kimi的模型技术实力,在当下仍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杨植麟在会上披露:截至10月,Kimi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600万。


虽然Kimi已经将除豆包之外的后来者甩开,但毋庸置疑,在豆包面前,Kimi的增长仍压力巨大。“AI产品榜”显示,今年6月,Kimi的用户访问量为豆包的近4倍。到10月,豆包已经完成超越。

激烈的淘汰赛,让商业化能力成了当下AI公司的主要叙事。今年,Kimi也进行了多重商业化尝试。

5月,Kimi推出了打赏功能,用户可支付5.20~399元不等的金额购买礼物,从而获取不同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时长。7月8日,Kimi上线了浏览器插件,试图通过丰富应用场景,探索潜在的商业化机会。

8月,Kimi发布了企业级API。媒体报道显示,这是 Kimi从专注to C应用,变为同时兼顾to B业务的关键信号。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对于to B市场,客户需要更稳定的服务和更充沛的人力,阿里、百度,乃至字节都将成为月之暗面更具实力的竞争对手。

从高额融资到高价投流,进而转入商业化,固然是月之暗面希望打造的正向飞轮。但至少目前,月暗庞大的支出,尚难以被商业化所得覆盖。

Zpeidia数据显示,Kimi在7月的访问量为2405万次,而独立访问为399万次,这也意味着7月人均打开App只有6次。

对于如上争议,杨植麟在11月16日被媒体问到“如何看待跟豆包的竞争”时,他表示:“我们还是更希望关注怎么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因为竞争本身并不产生价值。我们会更聚焦如何提升模型的思考推理能力……只要有人实现AGI,它都是非常好的结果。”

而被问到Kimi的投流策略时,杨植麟表示:“第一,数据不完全准确。第二,对我们来讲,最核心的是把留存和getting growth(增长)做好。适当的投放是需要的,但是需要平衡好。”

当被追问留存到多少才会满意,杨植麟更直言:“永无止境。”

走出产品同质化质疑

杨植麟之所以着力强调留存率,正因为AIGC App的增长与留存,正在成为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使大模型的商业化场景笼罩上阴霾。

《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AIGC类App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6170万,同比增长653%。海量用户涌入的背后,是水涨船高的获客成本。

不久前,一组大模型留存数据在业内流传。数据显示,大模型产品在30天后的用户留存率均不到1%。

“对于各大AI公司而言,用户留存一直很重要。但对于留存效果和措施,目前工具类产品都差不多,尤其AI对话的形态大家都是这样。”一位AI投流从业人员陈旭说道。

此前,陈旭曾靠着解决用户的流量问题,成功赚到过AI浪潮里的第一桶金。但今年,陈旭发现,创业公司已经不再谈算力、算法了,投放也都变得更加谨慎。

“大家现在最看重的就是ROI(投入产出比),如果10万的投入换不来相应价值的回报,就不会去做。”

曾经风光无限的“AI六小虎”,对未来的投入也愈发趋于冷静。11月底,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在行业大会上直言:尽管去年“大力出奇迹”的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效果显著,但今年这一共识已被挑战。

虽然零一万物走的正是Scaling Law路线,但在李开复看来,继续追求更大的模型也不再是明智的选择。“现在应该重视的是如何降低AI模型的成本,让更多人能够使用AI技术,推动普惠时代的到来”。

今年9月,百川智能创始人兼 CEO 王小川也公开表示,“国内外对于搜索和模型的结合探索还不够深入,全球AI发展整体低于预期”。


对于Kimi自己来说,曾经一鸣惊人的长文本技术优势,也正在被大厂抹平。今年3月,百度文心一言便开放了200万~500万字的文本长度。同月,阿里通义千问也宣布实现了1000万字长文本。

一位做智能体对话的AI从业人士对《财经天下》表示,“实际上200万字在行业内是个基础水平,对于AI大厂而言无非是增加一些工程机制,是一个小噱头”。

从更长远看,Kimi需要走出产品同质化的质疑。王青表示,“工具类产品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记忆点,就很难让用户产生粘性”。

不过,杨植麟对这一现状显得颇为坦然。他形象地比喻道:“Kimi就像一个环境,用户通过输入、反馈和交互,不断帮助系统进化。这样的交互不仅是静态数据的扩展法则,更是动态环境下的优化法则。”

换句话说,只要更多用户持续使用,Kimi便能获得更精准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而数据质量直接决定了系统优化的速度和效果,“用得越多,越好用”的逻辑,成为了 Kimi 的核心发展思路。

也就是说,如果留存率短期内无法解决,Kimi的投流游戏还难以按下暂停键。

虽然11月16日,杨植麟多次将Kimi的新数学模型Ko-math与Open AI进行对比,但据媒体披露,OpenAI今年营收35亿~45亿美元,亏损40亿~50亿美元。

在前述天使投资人郭涛看来,Kimi频繁推出新的产品动作,本质上也是对应用场景的探索,以尽快找到商业化场景,以便更好地引起投资者关注,获得下一轮融资。

“其实大模型技术各家差异并不大,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应用场景。没有应用场景,获客成本就会非常高。目前来看,大模型的竞争环境还很激烈,市场化压力会越来越高,融资难度可能也会越来越大”,郭涛说。

(文中王青、刘晨、郭涛、陈旭为化名)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14:09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