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百度成立的25周年,李彦宏发布了他的全员信。新年的第一天,在自然时间点上,最是适合回顾和眺望。尤其是2024年经历过一轮狂飙突进的AI技术,也走到了这样的时间点。李彦宏在这份信里写到,“大模型赋能的AI原生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各种场景迅速普及,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
那么,在今天,AI的实际渗透率到底达到什么程度了?
这有两个可以观察的视角。一是用钱投票出来的数据,李彦宏第一次透露百度文库的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4000万,这些都是给百度文库AI功能买单的用户。在这之前,他还曾透露,截止2024年11月,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经超过15亿次。
另一个观察视角我更喜欢,因为跟我们普通用户的日常息息相关,是日前百度公开发布的年度AI提示词。它最直观地呈现,过去一年,大家跟AI唠嗑儿,最主要唠了些什么。
被问得很热的词有,“怎么”“为什么”“标题”等等,具体的提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贾玲是怎么瘦下来的”“刀郎直播为什么能打破周杰伦的记录”“起个标题、换个标题、有没有更简洁且抓眼球的标题建议”……
问了前面两个提示词的人是谁,我们不知道,但频繁使用第三个提示词的,不是牛马,就是乙方。
如果说,年度网络流行语是对过去一年热点内容的提炼,是一种集体解构世界的方式。那,年度AI提示词就是用户试图理解世界,重新建立秩序的方式。它不只是人和机器交互的语言,更是人类思想的表达,以及人和自己的对话。
换而言之,提示词会是一个观测时代情绪,人类精神的窗口。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人们总是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内容,避免自己无法跟上大众的脚步而被甩下。而“是什么”这个热门提示词的背后,是一次次认知秩序的建立。
在2024年,礼貌询问对方是什么人格,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基础社交礼仪。即便面对AI,人们也还是习惯性地问出了那一句——“你的MBIT是什么?”。
这种秩序的建立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还可以是社交的、情感的、生活的。
水灵灵是什么梗?琼瑶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无一不在透露提问者参与热门议题、乃至公共议题的渴望。他们把问题抛给AI,然后,成功得到一个社交货币。
在这些细碎的生活之外,人类还把一些数百年都无解的灵魂叩问,以及不与人说的疑惑抛给AI。
比如关于爱和人生。
想必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正处在一个爱无能的时代,尤其是年轻群体在亲密关系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抵抗性。
在短视频里,恋爱是要纳进医保的绝症,智者不入爱河是一种被称赞的人间清醒。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情感导师红了一批又一批,动辄几千、上万的情感课程正在流行。
其实,只有当情感浓度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理性的探讨才能进行。当情感的激烈程度已经取向极端,理性往往会被空洞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取代。
处在这种迷茫和冲突里,很多人开始向AI发问,“爱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在这些提问里,他们会得到什么答案或许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群人还在意精神的满足,甚至还在努力追求精神的满足。
“是什么”用来直面不确定性,“为什么”则用来填补好奇心。
香蕉为什么是弯的?为什么听到指甲划黑板的声音会不悦?袋鼠为什么不能向后走?……乍一看,这些具体的问题或许没有多大的意义,但“为什么”这三个字,有很大意义。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更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探索冲动。
只要带着问题,人就会往前走。就会走到更远处。
年度AI提示词,既能体现人和人、人和世界的相处之道,也能定义人和AI 的多元关系。
这是一个万物皆可搭子的时代。
所谓搭子,就是特定场景、细分领域里的陪伴者,不需要提供高浓度的情感价值,是一种界限分明的新型亲密关系,主打一个门槛极低、随叫随到。
用网友的话说,一个好的上班搭子,就是摸鱼时组队出动。下班后互不联系。一个好的吃饭搭子,就是在餐厅谈天说地,出餐厅你我不识。
搭子的定义是清晰的,可,人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好好的搭子混熟了,彼此的关系必定会出现一些变化。原本的浅社交关系,逐渐变成要经营的社交关系、亲密关系,味儿也就变了。
于是,很多人选择跟AI做搭子,从根本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情感负担。它可以是情感搭子、论文搭子、职场搭子、学习搭子、口语搭子……还真正做到了挥之即来、招之即去,最重要的是无怨无悔。
一个把女朋友惹生气的男生,把“怎么安慰”的问题交给AI情感搭子,你以为只有他得到了一次救赎?不,大概率还有那些曾同样被他爱情困扰的兄弟朋友。
一个想要快乐摸鱼的社畜,把“我该怎么高情商把工作推掉”的问题交给AI职场搭子,他不仅仅可以得到一些好点子,还可以免于吐槽帖、求助帖发到社交媒体,被领导、老板刷到的尴尬。
一个美食练习生,把“你能推荐一些简单易做的家庭菜谱吗”的问题交给AI生活搭子,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吃不饱,更不用心疼他炸厨房了。
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里预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像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只在某个核心抱团,对游离在团外的人们疏离、冷漠。很显然,AI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普通用户的生活,正在改变“原子们”的生活轨迹。
甚至改变现实生活的轨迹。年度AI提示词发布后,不乏网友调侃已经把“过年回家如何应付无聊亲戚”的问题交给AI,非要看看它跟七大姑八大姨谁更懂人情世故。
有的人还在给AI提问,有的人已经把AI提问当成生产工具了。
一个烫知识,AI提示词工程师是一种新职业,据说还是年薪百万那种。
其实,在普通用户的生活里,AI创作也正在成为一种常态。请注意,并不是写一写藏头诗、画一画脑洞丑图。
在百度发布的AI提示词里,“图”“标题”“风格”“润色/增加”“简单”都占有一席之位。如果具体到实际问题,我们会发现这覆盖学生、设计师、摄影、自媒体等各行各业。
我说怎么现在公众号的初稿越来越快、标题越来越野、排版越来越卷,原来私底下你们都在摇AI整活儿,让它润色一下又一下啊!
在AI解放人类生产力的过程中,覆盖学习办公、家庭教育和兼职赚钱三个细分场景,实现了智能PPT生成、文档生成、思维导图生成、研究报告生成、图片生成文本、智能画本、智能漫画、智能小说及全场景指令编辑的百度文库,也成为用户坚定的选择。
绝大多数AI产品还在哼哧哼哧争取千万用户,百度文库累计AI用户数已经成功突破1.4亿。
关于“AI走到哪一步“的问题,数亿用户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畅销书榜单里,心理玄学著作《答案之书》的存在感始终强烈,人们所有的疑惑都能在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得到一个答案,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在2024年度热门综艺《再见爱人》里,麦琳带着“我们仨到底会不会得到想要的爱”翻开《答案之书》。不满意,再来一次;不满意,再来一次。不满意,再来一次。显然,她需要的并非答案,而是一个预设结果。
有意思的是,在百度的年度AI提示词里,频繁出现的“答案”也被放在首位。比起精神抚慰,它更多是在解决具体的、实际的困惑,并把一些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一点。
当然,无论是《答案之书》,还是AI年度提示词“答案”,本质都是人类寻找一种确定性,一种安全感。
这对人很重要,对AI也一样重要。在澎湃新闻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普通用户对AI持有“短期积极、中期期待、长期担忧”的态度,大家依旧害怕这会对人类秩序造成不可测的冲击。
关于这个问题,李彦宏在谈及人和AI相处时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们需要与机器共生,而不是二元对立”,“工具只有在被人类所使用的时候才有价值”。
我们自己也给出了一个答案。在过去一年,人们曾向AI说过千万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