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57:15
松下不卖电视了 因为日本每卖10台电视有5台都是中国的
发布日期:2025-02-13 00:24:20  稿源:差评

最近闹出个新闻,之前在不少家里、酒店里常常能见到的 Panasonic 也就是松下电视,可能要和大家 say byebye 了。前几天,松下官宣了自己的重大重组计划。   松下控股将解散其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集中力量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利润领域。


这消息一出,后面就引发了一连串传闻,很快松下中国官网就对其中一部分传闻进行了辟谣。


但对松下电视业务的消息,却只是说了一句,还没做出最终决定


所以,这么看,松下电视基本是真要 GG 了。

自从押注等离子体电视失误、高价收购西屋电气进军核电行业惨遭滑铁卢等几次重大决策之后,松下就出现了一连串的亏损。

这个故事咱们去年也聊过,现在的松下几乎都快成了电池厂了,如今转型目标又多了一个人工智能领域……

不过,也不是给松下洗地,他们电视发展的失败除了自己的战略有问题,更多的是时代变了

因为在这次新闻背后,差评君猛然发现,在电视领域,中国品牌真的支棱大发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注意这里说的是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品牌电视销售量已经超过一半了。


根据日经新闻报道,在日本本土在 2024 年的销售数据里,原东芝 “REGZA” 品牌 TVS REGZA 公司以 25.4% 位居榜首,海信以 15.7% 占据第三, TCL 反超索尼松下成为第四位。

而东芝 “REGZA” 品牌又因为在 2017 年的时候,被海信收购,其实就是海信的日本子品牌。


所以,海信集团、加上 TCL ,再加上小米等其他厂商,中国大陆电视已经成了日本市场的半壁江山

当年我们排队抢购日本马桶圈,以后可能得轮着日本人,抢购咱们的新款电视了。

man ,这并不容易,要知道,日本市场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

上世纪 90 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等日本彩电六巨头,在日本本土市场占有率足足有 85% 。


在国际上呼风唤雨的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和 LG ,曾经先后两次进进出出日本市场,最终都没能掀起波澜。

结果被韩媒发文吐槽说日本是 “ 洋家电坟场 ” 。

对于我们国内企业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日本甚至一度被我国商务部亲自认证,说是 “ 注重长期合作关系,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属于典型的成熟市场 ” 。

但这份忠诚度,在我国电视品牌的双管齐下面前,似乎不值一提了

我们回头看了看,发现咱们能够打入日本市场,主要就是做对了两点:针对解决用户痛点以及极致的性价比

咱先说针对解决用户痛点。

在日本的电视业界,有一个人见人嫌的 “ 传奇讨债王 ” ,他们就是 NHK 。

NHK 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日本的央视,但和我们央视比起来,它就离谱多了。


因为根据日本《 广播法 》规定,只要你拥有任何能接受到电视信号的设备,无论你看不看,你都得给 NHK 交钱,每年大概在千八百左右。

然后为了收这笔钱, NHK 还招了一大批收款员,他们有点像我们国内早年间走街串巷的保险销售。


他们会挨家挨户敲门扫楼,催促大家签下订阅合同,签得越多,收款员的提成就越多,这种金钱的动力让他们不断上门征收 NHK 订阅费。

可比卖保险的更过分的是, NHK 收款员面对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住户,坏招频出,包括但不限于死缠烂打、言语威胁、跟踪监视等等。


所以,我们常常能在各种日本的文学等艺术创作里,看到 NHK 收款员的糟糕形象。

比如村上春树在《 1Q84 》里就写道: “ 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亲是 NHK 收款员的事被全班人知道了。 ”“ 从此,同学们就用 “NHK” 这个外号来喊他。在出身白领家庭的中产阶级的孩子聚集的社会中他不得不成为一种另类。 ”


于是,针对这个普通日本人都厌恶无比的 NHK 收费,中国品牌想了自己的法子。

因为 NHK 收费前提是,你家里有设备能接收电视信号,而电视想要接收电视信号,就得有一个信号调谐器。

那我卖往日本的机子,自打出厂就没信号调谐器,压根收不到电视信号,那这些 NHK 收费员总不能无中生有来收钱了吧。

其实类似的这些机子当年索尼们也出过,但他们基本定位就是给酒店、办公室当大号显示器用,而且卖得也偏贵了。

而咱们卖到日本,让小伙们能 “ 正当反杀 ”NHK 收款员的电视,价格还相当美丽。


所以这又不得不说国产厂商的第二个杀手锏,性价比

就拿小米来说,去年他们在日本一口气上架了 A Pro 系列和 S Mini LED 两个系列共 9 款电视。

其中,最便宜的 A Pro 43 ,价格只要 39800 日元( 约合 1852 人民币 ),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天,就拿下了亚马逊和乐天网销冠。


而根据吴晓波频道采访了解到, “ 比如同类 65 寸 Mini LED 电视,夏普、索尼都要卖四五十万日元,如果中国品牌卖三四十万,肯定还是卖不动。但实际上画质等参数不落下风的海信只卖 20 万,采用的还是东芝的引擎和芯片。 ”

或许你觉得这也没差多少啊,但在日本生活了 8 年多的阿哲( 化名 )告诉我们,现在日本年轻人都蛮穷的,很多人就买个显示器加个 PS5 ,基本就覆盖全部娱乐生活了。

如果真要买电视,大家也普遍买不起索尼这些,动不动几万人民币的大牌,他们确实会倾向于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电视。


而像海信、 TCL 这些国产电视品牌反攻日本本土市场并不是一天就实现的。

在近 20 年,中国电视通过发展自有品牌和海外收购,悄无声息地就奠定了自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

最早是在 2004 年, TCL 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品牌布局海外市场的序幕。

而在国际上驰名已久的日本品牌,就成了国产列强们的白月光了,大家比赛一样地跑马圈地:

TCL 前脚买下了松下( 其实是松下家电部前脚刚并购的三洋电视 )的墨西哥工厂,想以此辐射北美市场;海尔后脚就紧接着买下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白色家电业务和资产;创维反手就把东芝的印尼彩电工厂给买了……

到了 2016 年,富士康又收购了日本电视另一个巨头夏普,直到去年,夏普都还有日本市场五分之一的销量份额。

2017 年,海信又用 7 个多亿人民币,就收购了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 TVS ) 95% 的股权,从而获得了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大礼包,还拿下了东芝电视全球 40 年品牌授权。

要知道,前一年东芝还是日本市场销量前三。

这么一套组合拳,几乎把日本的中低系列品牌全包圆了,所谓的日本彩电六巨头,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 “ 日本制造 ”  “ 日本品牌 ” 的家电业务几乎全卖身给了中国品牌。

撑到今年,就连松下也顶不住了( 不得不说,索尼还是硬 )。

不仅如此,中国品牌通过步步耕耘,搞定日本市场的分销渠道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日本的头部线下渠道商非常保守,说白了就是排外,你产品物美价廉都没用。

所以为了搞定这些 “ 老古董 ” ,中国品牌也是一连热脸贴冷屁股整了许多年,像海信从 2012 年首次登录日本,却直到 2020 年,才实现和日本最大分销商山田电机达成合作。

而搞定了线下渠道商们,再凭借好产品卖出好业绩,似乎就显得合情合理。

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从国内厮杀出去的各类企业,如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愈发的得心应手

就拿国内各行各业都反复强调的年轻化战略,这一招放到国际上同样适用。

松下在 2021 年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回答知道松下这个品牌 ” 的 20 多岁的年轻人仅为 53% ,比 2016 年降低了 29% 。松下、东芝、索尼等品牌的用户绝大多数在 40 岁以上。

对比之下,中国电视品牌正在猛攻日本年轻人,年轻化策略很有效。

比如前面说的主动帮助对抗 NHK 、主动拥抱智能化等等行为,都打中了日本年轻一代的心巴。

于是,根据 TCL 自己的调查, TCL 在日本的用户大多数在 30 岁或以下,占比达到 53.6% 。海信在日本市场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也高达 45.8% 。

甚至有社会调查显示,中国电视品牌甚至改变了日本人的家电审美:传统日本人更喜欢白色家电,但日本年轻人却更喜欢中国品牌常见的黑色不锈钢设计。

可以预见,在我们火力全开之后,还会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国家发生类似的两级反转,比如其实国产电视在隔壁韩国一样也卖爆了。

只能说,在如今国内市场的厮杀下,海外一些还躺在昔日荣光下混日子的企业、品牌,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就问大家,能在国内站住脚的这些品牌商,哪个走出国门不是乱杀。

松下电视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57:1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