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57:46
中国电影的海外困境 藏在百亿《哪吒2》中
发布日期:2025-02-16 16:37:44  稿源:虎嗅网

2023年,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预测《哪吒2》票房可能超70亿被群嘲时,谁也没有想到,他还是太保守了。2月13日晚,《哪吒2》票房冲破100亿元,成为我国影史第一部百亿票房电影,与此同时,它也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仅国内影迷的冲榜热情达到最高潮,《哪吒2》也不负众望在海外地区创下了多项中国电影新纪录。在北美、澳新地区,《哪吒2》的排片总数分别突破700间、116间,这些数据都打破了当地近20年来华语发行商的排片纪录(不含港澳台电影)。

越来越多人开始期待《哪吒2》的海外票房能继续助其提升排名,毕竟,排在影史榜前列的电影,都不止在一个国家卖爆。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哪吒2》海外票房为86.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1万元(2月13日,澳新地区上映,2月14日,北美地区上映)。

但,与经常横扫全球的好莱坞大片不同,《哪吒2》乃至中国电影出海,仍面临一些结构性的困境。

海外渠道的丛林博弈

中国电影出海,首先面临的就是渠道上的挑战。

尽管《哪吒2》在北美、澳新的排片总数已打破近20年华语发行商的排片纪录,但据数据显示,北美电影院总数约6000家,《哪吒2》排片占比仅约11%。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4》,则有约4000家影院播放,约占67%。

或许有人指出,目前在国内,《美国队长4》的排片量也仅在11.8%左右,《哪吒2》则在52.8%,对待海外电影的态度与国外差不多。

但实际上,最初,国内影院给《美国队长4》的预排片比曾高达30%左右,比《哪吒2》一开始25%的排片还要高。后来由于其宣传时联动“辱华日漫”以及《哪吒2》的火热,排片比才逐步降低。

相比之下,《哪吒2》在北美最初据称只有两三百家影院愿意播放,后来通过发行方以及海外华人的努力,排片影院才提升至700多家,排片占比11%已是华语片的纪录(《流浪地球2》当时的排片影院数量也才为200多家)。

华语片在海外较难争取到太高的排片,其中一个原因,与海外发行门槛较高有关。

国外影院的发行模式和国内完全不同。

中国采用集中式发行机制:发行公司将加密数字拷贝统一分发给所有合作影院,影院只需下载密钥即可放映。这种模式覆盖面广、效率高,影片一旦上映就能迅速铺开。

但在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则是采用分散式发行模式。发行方需与每家影院单独谈判签约,只有达成合作的影院才会接收拷贝。这一过程对影片质量、发行公司资源和谈判能力要求极高。国产电影常因缺乏认可而难以进入主流院线。

美国之所以采用这种发行模式,与1948年为了反对大制作公司垄断而出现的派拉蒙判决有关。

在这一判决之后,美国院线虽然在资本上控制着旗下影院,但并不能干涉影院与发行商的交易。美国电影市场上发行商和放映商必须就每部影片的上映单独进行谈判,不能由院线统一进行,发行方必须为买家提前放映制作的电影。

目前,绝大多数华语片的海外发行方为CMC(华人影业)、华狮和WellGo。

其中WellGo为好莱坞本土公司,专攻亚洲电影发行,但年仅引入4-5部华语片,合作门槛较高,受限于好莱坞发行体系;华狮电影是首家专注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中国公司,但深耕的仍是华人社区;而CMC则是“国家队”,覆盖区域最广、能量最大,也是此次《哪吒2》的海外发行方。

但即使是国家队CMC,美国的这种发行模式也对其有着诸多考验,比如发行公司的资源、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以及谈判能力。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北美、澳新影院本身就对中国电影有一定偏见,即使影片质量高,也可能存在刻意打压的情况。

为了提高在海外渠道的影响力,近些年中国电影做了不少努力。比如CMC的成立、2012年万达收购AMC院线、以及海南自贸港政策明确提出培育本土国际发行公司、试图构建全球发行枢纽,这些行为都折射出中国电影行业对全球发行渠道的布局,希望在未来能减弱中国电影在海外渠道上的阻碍。

渠道之外,前期的宣传推广也一直是中国电影出海的一个挑战。

据了解,此次CMC对《哪吒2》的推广已经有许多突破。

比如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提升国际曝光度;通过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剧情剪辑视频,相关话题#Nezha2播放量超千万次,并与海外网红合作解读文化背景等等。

但对于大多数华语片来说,海外推广的模式仍然不够成熟。

据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多数电影的推广成本是制作成本的40%到 50%, 但许多中国电影连 5%都不到。此外,华语片在海外的推广阵地仍然主要依赖华人社区,较难破圈和真正进入海外主流的观众视野,容易陷入华人社区的信息茧房之中。

文化折扣带来的难题

当然,对于华语片来说,出海最大的挑战仍然是文化差异问题。

比如《哪吒2》太乙真人的道教背景、哪吒“削骨还父”的伦理冲突,在西方语境下易被简化为“奇幻打斗”。导演饺子曾强调“用现代语言重构传统神话”,但影片中“为家族牺牲”的集体主义情结,仍与欧美个人英雄主义叙事产生隔阂。这种差异性直接反映在IMDB评分的两极分化:有些海外观众赞赏特效,却难以共情内核。

这种深层的矛盾在于文化符号的不可译性。在文化传播中存在一个现象:某种文化产品因源于某种文化,对熟悉文化的受众吸引力大,而对不熟悉的受众吸引力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折扣(或文化贴现)。对于中国电影,尤其是带有浓厚传统文化因子的中国电影来说,这种现象时常发生。

内容上的文化差异之外,观影习惯的差异也给华语片出海带来一些挑战。

据美国市场调查显示,仅20%的美国观众愿意观看带字幕的外语片。《哪吒2》在流媒体端一度推出多达6个语种的配音版本,大大增加了发行成本。但无论配音版还是字幕版能否精准传达影片的愿意,也给制作方提出了较高要求。更棘手的是分级制度:《哪吒1》在英国曾被划为12A级,直接切断了亲子观众群体,这种文化结构带来的难题此前很难预料。

对于这种文化折扣情况,业内人士也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若中国电影想走向世界,需要寻找更具普世价值的东方解法,比如《哪吒2》的“逆天改命”内核,就与Z世代的反叛精神共振。未来中国电影需要更精准地找到文化独特性与全球议题的交集,不要过度表达,要找平衡。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若一部电影在内容创作期就要考虑外国人是否能看得懂,可能反而丧失其锐度和特色。现阶段能走出去最好,走不出去也没关系,先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电影,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才是王道。

中国电影出海虽面临种种挑战,但无论如何,《哪吒2》的海外反响,已创出了新的局面。但它也同时让中国电影行业清醒认识道,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单部电影的票房奇迹,而是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从发行网络、文化认同到产业标准,这条改变游戏规则的道路,或许比逆天改命更难,却也更加值得死磕。

不过,更深层的东西还在于国力,就像姜文曾在被问及中国电影走出去时的经典回答,“什么时候中国的航母比美国多一倍,什么都好聊!”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3:57:46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