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FI(Future Investment)大会上,软银创始人孙正义首次回应了外界对"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的质疑。面对"DeepSeek焦虑症"的调侃,这位"AI时代的梦想家"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在会上首次系统性披露了这一5000亿美元项目的宏大蓝图:每年将实现芯片产量10倍增长,每颗芯片性能提升10倍,再配合OpenAI模型10倍的能力提升——意味着每12-18个月就能实现1000倍的算力跃升,三年后更将达到惊人的10亿倍提升。
这一由软银、OpenAI和甲骨文公司联合打造的超级项目,是特朗普总统在今年1月上任第二天就宣布的重大计划。项目将分两阶段推进:初始投资1000亿美元,未来4年内逐步扩展至5000亿美元。根据规划,OpenAI将负责项目运营,软银负责财务支持,由孙正义本人担任项目董事长。
在这场FI大会的重磅对话中,身为"星际之门"项目掌舵人的孙正义表示:"有些人说我有DeepSeek焦虑症,说我在过度支出。但当你面对一个可能比人类聪明10亿倍的技术,你怎么能说投资5000亿美元太多了?在未来10年,这种超级智能对全球GDP的影响至少会达到5%,那就是9万亿美元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犹豫不决?"
文稿整理
主持人: 感谢你,我亲爱的孙先生(Masa),我现在作为在迈阿密这场精彩 FI(Future Investment)大会闭幕环节的主持人。那么,是什么“魔力”让你能够在像你刚才和特朗普总统宣布的那个庞大项目——Stargate(星门之门)——这样的大型合作里,召集并维系如此多元化的合作伙伴联盟?你是怎么做到的?
孙正义(Masa): 首先,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取得什么成就。我对自己非常惭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却只取得了很少的成果。 但我的梦想很大,我的热情也很强烈。我本人个子不高,可是我的梦想很大。
Stargate项目路线图
主持人: 我会回过头再聊聊这个话题。《哈佛商业评论》最近写了些关于你的报道……
孙正义: 我……我其实不太关注这些报道(笑)。当你的梦想很大时,你就会时刻保持谦卑、时刻保持饥饿感。你会在半夜醒来,想着要如何找到解决方案。我现在就是这个状态——依然在努力工作,带着热情想把事情做好。我认为真正的时机已经到来,就在当下。现在就是要放手一搏的时候。
主持人: 好的,那就请你再多谈一点关于 Stargate 的情况吧。你觉得 Stargate 这个项目会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
孙正义: 首先,让我先谈一个大的图景。Stargate 会提供更多的芯片、更多的算力。那么,会带来多少算力、带来多少“智能”呢?Stargate 至少每年能提供 10 倍数量的芯片,假设每年生产的芯片数量是之前的 10 倍。然后,每一颗新的芯片又能提供比以前大约 10 倍的计算能力。这样就相当于 10 × 10。与此同时,OpenAI 每一代新模型的能力提升又可能达到 10 倍。那就是 10 × 10 × 10,也就是 1000 倍。而且这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大概 12 个月到 18 个月会出现一次。当第二个周期到来时,1000 倍再乘以 1000 倍,就变成了一百万(10^6)倍;第三个周期又再乘以 1000 倍,就变成了十亿(10^9)倍。现在的 OpenAI 的模型,比如 GPT-4 或者你说的最新模型O3,已经能够通过 PhD 水平的考试,包括数学、物理、医学和法律等等各种学科。我不知道在场有多少人能够在 5 个不同领域都通过博士考试,哪怕一个领域都已经很难了。而现在它已经做到了 5 个领域,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非常接近我们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某些定义了,它真的非常聪明。
但想象一下,如果这个通过 5 门博士考试的“智能”再过几个周期,达到一百万倍、一十亿倍的提升,我们还会说“它有时会出错”或者“我比它更聪明”吗?你现在用线性思维去看待它,但事实上它正以指数级地增长。当它真正达到那么高的水平时,你再回头看自己现在所说的“AI 还不够聪明”之类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可笑,因为到那时已经太晚了。这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常识,而且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它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当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时候,你已经来不及了。
主持人: 这确实是一个超大型项目。从行动计划的角度看,据说 AI 驱动的产业到 2030 年可能会为全球经济贡献约 15.7 万亿美元,也就是几乎“明天”就会发生的事情。那 Stargate 在确保获取和引领这部分价值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如何保持它的竞争优势?
孙正义: 竞争当然会越来越激烈。所以你必须冲到前面,必须勇敢,必须“全押”。有些人说我有“DeepSeek 焦虑症” 或者说我在过度支出,比如你要花 5000 亿美元啊,你花太多了,你可以少花一点钱啊,之类的。但我认为那是他们想问题的方式不对。试问如果有一个东西比人类聪明 10 亿倍,或者说至少它能影响到 GDP 的多少个百分点,你怎么去看?我认为,在未来 10 年,这种超级智能对全球 GDP 的影响至少会有 5%,而 5% 就是 9 万亿美元;如果是 10%,那就 18 万亿美元。哪怕只占 5%,也是每年 9 万亿美元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只需要投入几万亿去做,这笔账其实非常划算。想象一下,如果这能带来 9 到 18 万亿美元每年的回报,那我们为什么要省那么一点钱?为什么还要担心这里节约一点、那里节约一点呢?哪怕有一点点的差距,都可能导致最终在市场占有率上的巨大差异。目前 OpenAI 在各类生成式 AI 上大概占了 80% 的市场份额,每周有 4 亿活跃用户,而且是几个月前的两倍,增长速度非常快。
AI投资策略
主持人: 你提到了要保持谦虚,那在保持谦虚的同时,Stargate 又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去应对那些也在迅速迭代、适应性更强的 AI 项目?你们的策略是什么?
孙正义: 有两点。首先,OpenAI 会不断创新,他们拥有令人惊叹的工程师团队,以及 Sam的优秀领导,是一个非常棒的团队。他们创造力惊人。 其次,我们会投入巨资提供算力,给到 Sam 和 OpenAI。让他们那些天才的想法,能在强大的算力环境里得到充分利用。我的责任就是投入全部力量,用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去支持他们的创新。这样他们的创造力就能最大程度发挥。
主持人: 特朗普总统一直强调“让美国再次伟大”,有一种“美国优先”的情结。那我想直接问一个问题:你觉得 Stargate 项目最终会成为全球 AI 基础设施的支柱吗?还是说它会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更偏向于保证美国的主导地位?
孙正义: 目前的创新中心确实在美国,这也是事实。硅谷是创新的核心,所有主要的芯片和智能创新都在那里。英伟达在 AI 计算芯片领域占据了 90%、甚至 95% 的市场份额;OpenAI 和其他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掌握了大部分的核心智能技术。所以这是既成事实。而且和和以前的政府相比,现在有了特朗普总统的支持,他并不想限制 AI 的力量。欧洲则在尝试给 AI 设置各种限制。对此,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无论如何,中国也在展现他们的热情和能力。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选择“踩刹车”,那就会被别人超越。 所以,这并不是美国要剥夺其他国家的机会,而是有的国家比如欧洲自己在限制自己的未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自我放弃。
主持人: 我知道明天要跟你对话,所以昨天我特意去查了查最近关于你的新闻,发现哈佛商业评论刚发表了一篇文章,而且你已经成为哈佛的一个案例研究对象啦。我知道你平时不怎么看媒体,所以让我来给你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总结了你给领导者的几点启示:
将逆境转化为优势;永远寻找坚持下去的方法;架起东西方的桥梁;寻找导师并向他们学习;要么做大,要么回家;不要让“热爱”压过理性;小心“投机者”团队;聚焦于未来。
你认同这个对你一生的概括吗?
孙正义: 哈哈,我是一个梦想家,也是一个赌徒。我也经常会“押错马”,比如当初对 WeWork 的投资就不算成功。但我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且保持挑战的精神。至少,如果我的错误是因为我挑战得太激进,那我不会后悔。我顶多会说“我还不够聪明,但我确实尽力去挑战了”。而如果因为害怕挑战而错过机会,那才是真正让我后悔的事情。所以我会继续坚持这种精神,总有一天我会打出一个真正的“全垒打”。
主持人: 你提到自己是个“梦想家”,我也想到另一位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的人——你也非常熟悉的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殿下(MBS)。当初你是怎么让他投资你,和你一起创建合作伙伴关系的?我还记得那时不少媒体都在报道。
孙正义: 其实我并没有“说服”他。他本身就有远大的愿景(Vision)。他只是在寻找一个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也就是另一个梦想家(笑)。他非常聪明,拥有宏大的愿景。我只是恰巧在那个合适的时间点和他见面。 我们根本不需要花力气去“说服”,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大计划,只是想找到同路人而已。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没有给他足够的回报,我还欠他呢(笑)。
创业者的建议
主持人: 这是我最后一个问题了。有很多年轻人现在都想进入 AI 这个“世界”,我都不能仅仅称之为一个“行业”了。对那些想要从当前领域转向 AI 的年轻创业者,你有什么建议?他们应该先做什么?有哪些关键点可以帮助他们在 AI 领域找到机会?
孙正义: 我有 5 个孙辈了。我女儿问我:应该怎么教育这些孩子?他们有的才 6 岁,有的 10 岁,是否该让他们用 ChatGPT?我的回答是:不要“限制”他们使用,而是要让他们“与它同在”、“与它一起呼吸”、“和它一起做梦”,让 AI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要设置什么“每天只能用几次”或者“写作业时不能用”之类的禁令。让孩子们从小就“母语化”地与 AI 相处,成为 AI 原住民。对我来说,AI 是我们想象力的延伸,是我们大脑的几十亿倍的延伸。为什么不用?你看,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或村庄至今连电都没有用上,可电力是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被利用的。没有电,与拥有电力的生活差距巨大。 那 AI 这东西比电还要颠覆性,可能是大脑的一次“倍增”。你有机会用它,那就一定要用,它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 非常感谢,M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