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18:05
美国AI巨头大兴土木背后:污染加剧 公共卫生成本近400亿
发布日期:2025-02-24 12:19:52  稿源:凤凰网科技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对于数据中心的使用日益增多,已经在过去五年产生了54亿美元(约合392亿元人民币)的相关公共卫生成本,突显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AI数据中心加剧了环境污染

根据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数据中心运营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它所制造的空气污染与癌症、哮喘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存在关联。研究人员估计,2023年与这种污染相关的疾病治疗费用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他们发现,自2019年以来,与数据中心污染相关的整体公共卫生成本已经累计达到54亿美元。

AI火上浇油

这一污染问题预计会随着科技巨头竞相开发生成式AI而恶化,因为训练和驱动快速发展的大语言模型需要消耗巨大计算资源。

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Meta预计,他们今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总支出可能超过3200亿美元,较2023年的1510亿美元增长大约一倍。与此同时,OpenAI和软银在上个月公布了一个名为“星际之门”的大型美国AI基础设施合资项目,总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借助美国环保署(EPA)广泛使用的建模工具得出了上述研究结果。EPA模型将预估的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转化为货币价值。

美科技巨头数据中心污染所产生的公共卫生成本

估算显示,谷歌在2019至2023年因其数据中心产生的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卫生成本最高,总计为26亿美元;其次是微软,卫生成本为16亿美元;Meta为12亿美元。每家公司相关的公共卫生成本逐年上升。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未被纳入分析,因为它们没有发布建模其影响所需的关键数据。

污染如何产生?

数据中心的污染源自其消耗的大量电力,而电力通常来自化石燃料。如果发生停电的情况,数据中心会使用备用发电机,而备用发电机需要使用柴油,这也会导致空气污染。同时,芯片等硬件的废弃物会向环境中释放有害化学物质。

对于大型科技公司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计算时将谷歌和微软的北美地区电力消耗数据按照他们在美数据中心的位置进行了拆分分析,并使用了它们公开发布的可持续性报告。对于Meta,他们则使用该公司按位置披露的电力使用数据。

该分析未考虑企业购买市场化工具,这些工具代表对美国新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科技公司购买这些工具来抵消其电力消耗造成的污染,包括可再生能源证书。相反,这项研究专注于数据处理所在特定区域产生的污染,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基于位置”的核算方法。

“与碳排放不同,数据中心在某一地区造成的健康影响无法通过其他地方的清洁空气来抵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任绍磊(Shaolei Ren)表示。

研究显示,由于数据中心位于西弗吉尼亚州或俄亥俄州等地,它们所产生的健康影响对低收入家庭更大且不成比例。

任绍磊表示,科技公司有机会通过将数据中心战略性地安置在人口稀少的地区,从而减轻其影响,从而扭转他们所构成的“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这一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部所支持的伯克利实验室的另一份报告,美国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在2023年占美国总电力消耗的约4%,这一比例预计到2028年将上升到7%至12%,主要受到AI算力需求增长推动。

“人们担心污染问题,因为AI是能源密集型技术,而且人们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它,”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环境科学讲师安东尼斯·米里达基斯(Antonis Myridakis)表示,“这是影响空气质量和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忽视它。”

回应

谷歌、Meta和微软表示,它们使用备用发电机的情况低于研究中估算的水平。该研究基于公开披露使用量的中位数估算。三家公司没有提供每个地点使用备用发电机的详细数据。

谷歌补充说,卫生成本估算被夸大了,并且没有“考虑到我们在运营所在地市场购买的清洁能源”,因此“在虚假前提下得出了不准确的排放估算,破坏了清洁能源资源发展取得的进展,炮制了关于健康危害的虚假叙事”。该公司补充说,其购买的清洁能源使其平均大约64%的能源消耗来自零碳能源。

微软表示,公司专注于“为我们运营所在社区提供显著的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Meta称,公司遵守空气质量要求,并致力于“保持我们全球运营的净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创新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透明地报告我们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并支持我们运营的社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5:18:0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