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一直运行到2022年5月,累计行驶1.9千米,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近日,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地下探测到了类似地球海滩的沉积层,表明火星北部可能曾存在一片广阔的古代海洋,为火星曾是湿润宜居星球这一假说增加了重要支持。
研究人员利用“祝融号”搭载的探地雷达,深入分析了火星地下80米范围内的结构。
右为“祝融号”在火星上探测到的沉积物结构;左为假象还原图
数据显示,这些沉积层呈现出15度左右的倾斜角度,与地球海滩沉积物特征高度一致。
同时,沉积层的厚度表明,其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沉积过程。
这意味着,火星曾拥有长期存在的海洋,并通过波浪作用将沙粒沿岸分布。
此外,这些沉积层并未受到风蚀或火山活动的显著干扰,保存极为完好,为研究火星古环境提供了独特窗口。
研究人员指出,火星海岸线可能是早期生命孕育的理想场所,类似于地球上的浅水界面。
36亿年前火星的假想图:黄色五角星为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橙色五角星为我国“祝融号”火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