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USDA)一年前报告H5N1禽流感病毒首次感染德州和堪萨斯的奶牛时,这被视为罕见事件。然而,10个月后,美国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又相继出现奶牛群感染,表明病毒跨物种传播并非偶然。
科学家最关注的是病毒如何感染牛群及其传播频率。专家指出,了解这些机制对防控未来疫情至关重要。若病毒持续在牛群中传播,可能通过变异或重组获得人际传播能力,甚至引发大流行。有观点认为,美国需加强监测,并考虑为牛群接种疫苗,否则将陷入被动应对。
H5N1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2.3.4.4b分支,此前主要感染禽类。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的H5N1均可感染奶牛乳房。但令人困惑的是,禽流感流行更久的欧洲却未报告牛群感染。分析认为,美国大规模跨州奶牛运输可能助长疫情扩散,而欧洲集约化养殖模式限制了传播。
病毒如何感染牛群仍是谜。有专家推测,可能通过受污染器械经乳房传播。但美国疫情溯源困难,首例发现滞后数月,内华达州病例因混合储存牛奶检测阳性,耗时数周才锁定源头。亚利桑那州因单农场检测迅速发现病例,但后续调查不足。
科学家警告,若无法有效控制,H5N1可能在牛群中持续传播并进化,威胁公共卫生。科学界建议建立农场储奶样本库以加速溯源工作。目前普遍认为,必须加强监测和深入研究,否则H5N1在牛群中的持续传播可能带来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这种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现象,不仅影响畜牧业发展,更可能威胁人类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