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31:40
104%关税风暴来袭 出海人们的生存博弈
发布日期:2025-04-09 22:11:38  稿源:霞光社

靴子终于落地了。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即北京时间中午12点),美国对中国再征收的50%额外关税正式生效。而在几天前的4月2日,特朗普政府向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宣布“对等关税”方案,其中对中国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再加34%的关税。时至今日,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中国所有商品累计加征的新关税税率将达到104%,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

关税大棒,持续冲击着中国各行业产业链,同时也扰动着全球经贸格局。正如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4月7日在领英发布的文章所说:“我们正在目睹全球主要货币秩序、政治秩序和地缘政治秩序的典型崩溃。美国主导的多边合作世界秩序正在被单边的强权统治模式所取代。这种崩溃一生中只发生一次,但在历史上,类似的不可持续状况曾经多次发生。”

经济学家们开始频繁提及1930年,他们不再含沙射影地讲述大萧条的苦果,而是用当下的境况和那段糟糕的岁月作对比,即使是离商业最远的劳动者,也能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郁结。

市场情绪往往来得要比预判更快。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新的大规模关税之后,美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式的消费狂潮。根据德意志银行调查,美国人购物车中中国商品占比高达65%,美国老百姓的钱包正在逐渐干瘪。《华尔街日报》描述了一位50岁的纽约市民,在跑了多家商店并向店员致电争取后,终于抢购到那家商店最后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出海人,该如何在惊涛骇浪中把握航向?霞光社对话了外贸、跨境电商、海外建厂的多位创业者,试图呈现席卷全球的“对等关税”对每个个体最具体真切的影响;以及身处风暴中的出海人,正在如何迎击风浪。



事实上,作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出口品类,服装和玩具的出口金额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确定前就已经出现下滑。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2月中国部分商品出口金额同比下滑,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1557.4亿元,同比下降5.8%;玩具出口金额359.0亿元,同比下降10.1%。

这种下降或多或少带有一定恐慌情绪,部分买家选择提前避险。有从业者表示,现在“靴子落地”,反而能更好地找到思路。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有的商家非常乐观,认为所有卖家一起涨价,业绩就不会受到影响。

以服装制造业为例,据统计,目前美国只有2.5%的服装和1%的鞋类为本土制造,其余均依赖进口。

服装外贸从业者宇鑫表示,“加了(税)也好,可以名正言顺涨价了,由于关税在这里,会导致美国消费者对一些产品涨价变得麻木、不敏感,因为一般消费品的涨价基本都可以怪到关税身上。”

同时他表示,如果美国消费者挺不过去这波通胀,那么消费就会停滞,只会更利好“衣食住行”这些刚需品类的发展。

中信证券纺织服装行业首席分析师冯重光认为,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纺服行业由于劳动成本、技能熟练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等因素,代工端不具备迁移回美国的能力,实际最终落地的方案仍存在变更可能,且加征的关税大概率最后可以向品牌方-下游消费者完成传导。而纺服OEM组织大规模员工高效生产、配合客户进行产品开发、提供稳定的产品交期和品质的能力依然稀缺,同时本轮关税扰动将进一步加速中小产能出清,龙头代工厂长期有望延续份额提升。

而在非刚需品类中,玩具市场最值得关注。美国是中国玩具出口的最大市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15%。加征34%+50%的关税将显著提高中国玩具企业的出口成本,迫使企业积极求变。

玩具从业者春晖称,由于美国线下大型商超的产品是铁定涨价的(因为必须走集装箱清关,而非通过小包),大品牌的海外代工产品也是铁定涨价的(因为他们必须走合规清关),而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产能数量和竞争力不够的情况下,线下渠道涨价也是铁定的,导致消费者觉得线下实在太贵,从而可能不选择线下买,而选择线上电商买。之后很有可能一些消费力会直接转移到线上,算是利好电商渠道。

春晖称虽然不清楚关税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但是可以先按照长期和常态化来打算,美国市场消费全球第一,所以我们都得照单全收地照常做,只要美元维持和人民币的结算汇率、不贬值,就能继续做。

听起来跨境电商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根据特朗普发布的行政令,自5月2日起,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从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向美国运送货物的运输承运人必须缴纳30%的从价税或者缴纳每件25美元的关税,6月1日之后每件增加至50美元。

这意味着,“低值小包直邮”的思路也走不通了。


此前的白宫简报显示,美国消费者从海外购买不超过总价800美元的商品,包裹进入美国时不收关税和税款。2024年,这样的包裹超过10亿件,其中大多数是通过电商渠道由中国发货的。

眼下距离5月2日政策生效仍有一段时间,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仓囤货。某主要运营美区TikTok网红的MCN机构负责人Kari透露,“运费和关税增加,对我们影响不大。之前就预料到美国不会只加征20%关税,因此提前做了准备,往美国海外仓多存储了一些货物。”

至于是否会租用更多仓库来囤货,Kari表示,“正常运营就行,短期内不会加大资金的投入”。

可以预见的是,关税上涨后,很大一部分成本压力会被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近日就有报道称,耐克、阿迪等运动鞋服品牌或将在美被迫提价。如深受潮流族群喜爱的Air Jordan 1 High,售价可能调升10%,从原本的180美元提高至198 美元,每双涨幅约18美元。


关税政策出台后,跨境电商美区市场的销售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关税影响的商家主动加价。亚马逊3C卖家Lync向霞光社表示,关税变动第二天,她把每个爆品的价格加了1美元,要慢慢试水看看消费者的承受力在哪里;在小红书上,也有美国IP的用户表示,关税新政才公布,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剪刀已经涨价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更多人需要为风险到来增加需求量时,导致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上涨。当然,当物价上涨成为一种“共识”,消费者也需要为不必要的提价付费,比如并不受关税影响的美国本土商品,也可以借机吃到一些油水。

那对商家来说,是不是意味着上涨的关税成本,可以加到消费者头上?

游戏规则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需要关注的是,美国人的消费力并没有增长,一位北美地区的外贸从业者向霞光社表示,在关税政策出来之后,一些在美国的大B客户已经在减少订单数量了,船东也在相应减少运力,这已经导致一些做外贸生意的工厂开始停摆。

原因是,消费力是不变的。对于一些品类来说,价格涨上去就意味着卖不出去了,如果把渠道、供应链、仓储物流等等看作底牌,市场会把“have no cards”的商家挤出去。

更多商家表示,游戏的规则变得更极限了,而这意味着更严格的成本控制。有人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名清关公司负责人向霞光社表示,长期以来大家都会巧用“灰色空间”,比如中国商品申报金额与货值不符,但也查得不严格,这也是特朗普刚上任时部分外贸人不太担忧的原因——政策到位了,但却没办法执行。

自媒体博主、美国加州/纽约州/德州执业律师“敏大是一只柯基”在推文中分析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力情况:负责管理全美国海关的进出口检查和执法的人数只有6万人,但需要管辖超过300个主要边境口岸,因此在拜登政府时期,他们把合规压力转嫁给美国的私营企业,政府只在特定情况下时候监管。

但现在,当一刀切的关税制度加到所有人头上,受牵连的也包括美国私营企业。关税增加的成本问题是表象,本质是多米诺骨牌牵动的新贸易格局。而真实的施政结果如何,仅就新政发布后的商家感知来说,多名商家向霞光社表示,短期的查验度,确实在不断提高。

有时候,运气,也是一张底牌。


但是,对于没有底牌的商家来说,面对的无疑是更为分化的市场状态和更需要抓住稳定性的现金流。而棋盘中的所有选手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在看不清棋局的时候,先不落子、或是小步腾挪,是能活命的决策。

“我们和美国客户谈了三个月左右的周期,如果双方可以达成比较稳定的关系,生意就还做得下去。”上述北美外贸从业者表示。

挑战不止一个,除了贸易额巨大的外贸之外,对于目前高速发展的跨境电商来说,则是抽掉了快速到达彼岸的独木桥。特朗普签署的一项行政令称,将从美东时间5月2日起终止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输美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

霞光社在2月那场朝令夕改的闹剧中就分析过“小额免税”政策取消的影响。与之相连的是T86清关模式,即凡是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可以通过T86清关模式简化流程,从而将清关时间压缩到3—5天。2015年到2023年,美国申请免税的小额包裹数量从1.39亿件激增至13.6亿件,增幅高达600%,这无疑为Shein、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带来利好,速度快、成本低,堪称“国际贸易快速路”。

按照今早的最新政策,原本可以走“小额免税”的商品缴纳税率从30%提高到90%,在5月2日至6月1日之间缴纳关税从25美元提高至75美元,在6月1日以后关税从50美元提升至150美元,同样也在成本端更压一根稻草。跨境电商平台们相继推出“本对本”策略急救,而据一位女装产品卖家表示,即使出了在当地的策略,贸然发货过去是一步险棋,目前只能涨价,不然就没有任何利润。

此外,对于部分放低时效性的商家来说,除T86之外,其他可行的清关模式如T01模式与T11模式,也具有可行性,但费用更高、时间周期也更长。T01即formalentry(标准报关),是最常见的清关方式,总的关税较高;T11即informalentry(简易报关),只限2500美元以下商品,每单需要额外至少2.6美元的商品处理费用,但时效相对较快。总的来说,从T86转向T01和T11后,清关时间预计会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3-5天。

跨境贸易一度被视为“冒险者游戏”。“我觉得这只是动荡的开端,后面的政策变化都是对韧性的考验,我们更需要先活下去,然后坚定本心,花更长的时间直面挑战。”一位跨境商家表示。

当游戏规则变为“极限”模式,中国企业家的出海故事才刚刚开始。无论未来的走向会如何发展,历史都记下了坐在白宫里的红帽老男孩和他签署的大国账单。


3月中旬,在泰国开设纸质品类包装工厂的阿超,经历了选址考察、公司注册、BOI申请等各种繁琐手续审批后,正式在泰国破土动工。现场机器轰鸣作响,挖掘机上系着锦绣花团,一片热火朝天的欢腾景象。“从一片空地到正式破土,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不仅是工程的开始,更是梦想落地的重要时刻。”

但半个月后的4月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具体方案,对美贸易顺差的东南亚地区成为关税“重灾区”。在加征税率处于高位的 10 个对象国中,有 4 个来自东南亚地区。其中,柬埔寨的加征税率为 49%,在这 4 个国家里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老挝,加征税率达 48%;越南的加征税率是 46%;缅甸则为 45% 。泰国与印度尼西亚所面临的加征税率同样不低,分别为 37% 和 32% 。而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堪称唯一的 “幸运儿”,仅被加征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 。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税大棒,阿超坦言“令人破防”,但“我们在外投资是无法回头的,这一步也一定是正确的”。目前,阿超考虑继续将工厂完工,同时调整策略,加快泰国本地市场布局,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同时寻找欧洲、中东等新的出口市场。


泰国曼谷

阿超的经历,是在上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来到东南亚寻求产能多元化布局的创业者的缩影。2018年,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打响中美贸易战,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促使中国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与中国地缘相近、商缘相通的东南亚便成为中国供应链外溢的关键节点。

“2024年3月份,我们公司在国内的新工厂准备扩产时,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出口的不确定性增加,还有国内市场的严重内卷。于是,我们开始考察东南亚市场,试图寻找更稳定的投资环境和新的增长节点。”阿超说告诉霞光社。

而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借助国际地缘政治变化所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的新中心和中美经贸往来的“桥梁”。

在2019年,政治学学者施展与研究团队一起从北到南对越南多个核心城市、工业园区进行深入调研;在此之后,又逆向回溯到国内的供应链网络上游,到珠三角以及广西中越口岸地区做了深入调研。由此判断,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事实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越南首都河内

目前,美国是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 年越南对美国出口额为 1420 亿美元,占其总出口比例近三成。面对特朗普政府挥动的关税大棒,越南政府正在积极协商斡旋,寻求解困之道。

当地时间4月4日深夜,越共总书记苏林、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就双边贸易联系进行商讨。苏林表示,愿意与美国进行谈判,将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的关税降至0%,同时建议美国对从越南进口的商品实施同样的税率;并且,越南将继续从美国进口更多商品,为美国企业扩大对越南的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而越南贸易专家认为,46% 的关税代表着谈判的开端,预计未来几周两国将展开激烈讨论。然而,对于最终税率可能是多少,几乎没有达成共识,但初步判断最终数字很难低于 25%,这将对越南的 GDP 增长造成重大打击。

对此,在越南创业多年的资深出海人黎叔告诉霞光社:“目前看在越南的各个华人社群,大家的情绪都还比较稳定,大家都在观望。按照正常的节奏,关税政策不会那么快实行的,只要你愿意谈的话,都有后延的空间。”

柬埔寨也在4月4日要求美国政府推迟对其产品征收49%的关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给特朗普的一封信中表示,柬埔寨提议“在尽早且方便的时候”与特朗普政府进行谈判。

对此,柬埔寨某华人创业者告诉霞光社:“我们目前也处于观望阶段,但整体态度比较悲观。因为越南经济体量相对较大,博弈空间也更为充裕;而柬埔寨经济体量太小了,对美国的年出口额也就100亿美元,斡旋空间不大。但也不排除有通过协商降低或者豁免关税的可能。生活在美国的三十多万柬埔寨裔侨民,都是可能的沟通管道;现任首相洪玛奈和商务部部长也在积极与美国方面沟通。”

但根据《华尔街日报》4月8日的报道,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的贸易保护主义顾问已经在向特朗普施压,要求他不要做出让步。其中包括颇具影响力的贸易保护主义倡导组织“繁荣美国联盟”。“与诸如中国的转运中心越南等国达成‘双边零关税’协议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贸易,”“繁荣美国联盟”执行副总裁Nick Iacovella在X上发帖称。他写道:“这种被误导的做法不会重建美国工业——它延续了过去几十年来摧毁美国制造业和工人的同样失败的全球主义政策。”

对此,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工厂生死存亡的时间周期大概是三个月。“如果中美双方谈不拢的话,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可能很多工厂挺不过三个月。即便之后美国对东南亚国家降低了关税,也可能通过原产地、原材料溯源等方式限制中国产品的中转出口。当务之急是调整出口方向,因为建厂这种固定资产投资也无法说撤就撤,可以转做东南亚本地市场,或者去北美以外的市场。”

在柬埔寨和浙江皆拥有家具工厂的阿英告诉霞光社,2022年,她选择在柬埔寨设厂而非越南,一是基于投资成本考量,柬埔寨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二是越南当时已有一些关税风险,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原材料增加了税额。“来到柬埔寨后发现当地工人非常勤奋,劳动生产率很高。”目前,她位于柬埔寨的工厂已有三百多人的规模,成品不仅出口美国,同样对国内出口,也覆盖欧洲、日韩、澳大利亚等多个市场。谈及柬埔寨被加征的49%的高额关税,阿英说对她仅有少许影响,目前生意还可以。

由此可见,目标市场多元化布局,在地缘政治危机加剧的时代里能够有效对冲风险。而通过产品创新增强不可替代性,同样是商家面临关税上涨后失去价格优势的一条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特朗普政府祭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加拿大、墨西哥逃过一劫。对于这两个国家的输美产品,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优惠条件的将继续获得关税豁免,虽然两国仍然面临钢铁、铝和汽车行业关税。

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时,诸多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主认为墨西哥投资过高,且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朝令夕改,建厂这样的重资产投入可能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对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来说,产能的多区域布局,是在波云诡谲的地缘政治博弈中获得主动的明智之举。正如产业研究学者林雪萍所说:“从供应链的角度看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这个篮子就是工厂。换言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工厂里。关税释放了地壳深层的岩浆原力,搅动了产能的乾坤大挪移。全球多工厂的配置,成为全球化公司的标配。”

对此,不少经济学家们表示,在本轮“对等关税”风波中,得以豁免的墨西哥、被征收10%关税的巴西和被征收26%关税的印度等国,可能将在连接中国庞大供应链和美国市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取代目前以越南和柬埔寨为首的亚洲“连接国”。


越南的服装工厂

“中国的一些工厂已经搬迁到越南。下一个地方是跳到关税较低的印度,”华盛顿特区智库全球发展中心的Charles Kenny说。他估计,关税必须超过100%才能使美国工人具有竞争力。

同时,作为欧盟关税同盟成员国、且有较强产业基础的土耳其,在本轮“对等关税”风波中被加征10%的关税,相较其他国家也具备“优势”。4月7日,土耳其财政部长希姆谢克在接受金融时报时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对土耳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土耳其有望比其他新兴市场表现得更好。

如今,对绝大多数东南亚工厂的企业主来说,唯有静候与观望,各个国家与美国最终的博弈结果。

“在此之前,能做的唯有祈祷。”某东南亚工厂主说。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0:31:4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