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便池设计通过优化表面角度、改善卫生状况和增强可达性来减少溅回。这种小便池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尿液溅到用户和周围的地板上,这将大大提高卫生水平,保持更清洁的卫生间环境,并改善整体用户体验。
小便池的三维渲染图。从左到右:杜尚的《拉方丹》、当代商业模型、丰饶之角和鹦鹉螺。图片来源:Thurairajah 等人
一个多世纪以来,小便池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马塞尔·杜尚在其1917年的达达主义作品《喷泉》中将其重新构想为艺术作品,至今仍与如今公共卫生间里的许多装置非常相似。
传统小便池经常会导致尿液溅到指定区域之外、地板上,甚至溅到使用者身上。这不仅造成不卫生的环境,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还会增加维护和清洁成本。
高速视频展示了用于测量临界角的测试。图中显示了三个撞击角度(从左到右分别为 90°、60° 和 30°)。图片来源:Thurairajah 等人。
Zhao Pan、Kaveeshan Thurairajah 及其同事计算得出,当尿流以 30° 或更低的角度冲击装置表面时,溅回会大大减少。
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随后,作者通过求解微分方程设计了名为 Cornucopia 和 Nautilus 的小便池,其整个区域的冲击角均不超过 30°。Nautilus 的设计还有一个额外的优势:它适合各种大小便高度,方便儿童和轮椅使用者使用。
据作者称,如果美国公共卫生间的 5600 万个小便池都被 Nautilus 取代,每天将可防止 100 万升尿液溅到地板上。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