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应该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花了大价钱选上来的"好兄弟"总统,有一天会把自己坑的这么惨。今天中午,特斯拉中国从官网撤掉了自家两台旗舰车型毛豆 S 和毛豆 X 的新车订购页面。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想买这俩车的朋友们就买不到美国进口的新车,只能选库存车了。
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就是中美这波史诗级别的关税对轰。
从 2 月 1 号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战开打到现在,美国已经把中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增加到了 145% ,而我们也在其他国家选择光速滑跪的时候,很硬气的把原产美国的产品税率加码到了 125%。
大国之间的较量恐怖如斯,搞得全球的汽车行业也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就在上周四,对岸的关税政策给汽车行业来了个平 A ,说但凡不是在美国生产的整车都得增加 25% 的关税。
而从下个月开始,这个征税范围还会从整车扩展到各种汽车的零部件,比如电池包、发动机和变速箱。
再加上咱们这头进口美国车也会受到关税影响,这几天脖子哥身边的很多朋友,甚至隔壁硬件部的米罗老师都跑过来问,说这波交手下来,对咱们买车会不会有啥影响。
我们买车的价格会不会变贵?修车时候买的的零部件会不会涨价?美系车在国内是不是要步入法系韩系车的后尘彻底陨落了?
研究一番以后我的总结是,除了跟特斯拉有关的供应链企业外,甭管是咱们国内的车企还是消费者,受到这波关税战的影响其实很有限,甚至可能都感觉不到。
这里头受伤最深的,反而是美国本土的车企与消费者,还有把美国当成主要出口市场的日韩欧车企们。其实也就是特朗普一直以来的经典操作:
用一套连招干翻友军。
至于为啥我们慢慢展开说,文章可能有点长,大伙可以选择方便的时候细细品味。
嗯,方便的时候……
咱们先看关税对轰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影响啊。
先说结论,影响确实有,但范围和程度并不算大。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虽然美国依旧是汽车强国,但咱们国内的汽车工业,其实已经不咋依赖美国了。
数据说话,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估算,中国 2024 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已经冲到了近几年最高的 4.13 万亿人民币,汽车整车的产销量也达到了刷新记录的 3128.2 万和 3143.6 万台。
相比之下,咱们从国外进口的整车和零件数量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去年中国一共只从海外进口了 70 万台汽车,还不到总销量的零头。零部件这头也是,去年咱们总共只进口了 294.4 亿美元,也就是两千亿左右的汽车零部件,依旧只是四万亿总市场里零头的零头。
而在这些本就不多的进口产品里头,原产美国的产品比例也就只有 14.4% 。
其实想想也是,咱们现在能买到的美国汽车产品,论整车也就只有那些个美系高端车型,以及一丢丢从美国平行进口的车型了。就比如开头提到的毛豆 S/X 、浴皇大弟凯雷德、福特黑马、还有美规的宝马 X5 等等。
说实话,买的人不多。
特斯拉之所以会选择停止进口 S 和 X,我想也是因为增加的关税成本匹配不上销量带来的利润了。
除了整车进口,论美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国内的需求其实也没有很大。主力则是诸如上汽通用这种,需要从美国进口部份核心零件,再在国内组装的车企。
但上汽通用的国产化率其实挺高,已经达到了 70~80%,再加上众所周知传统美系品牌在国内的销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导致国内对美国零部件的需求一直高不起来。
所以从车主的角度看,咱们对美国进口产品加税以后,绝大部份想买车的兄弟们是不用太担心涨价的。即使是想买合资的美系车,因为进口的零部件比较少,即使是涨价幅度也不会太大,无需太多担心。
唯一受伤的,肯定就是喜欢美系大排量车型的老哥们了。
甭管是不是平行进口,只要关税政策不改,车价暴涨就只是时间问题。有喜欢的车就赶紧下单吧,这下真的手慢无了。
而从国内企业的视角看,情况则会稍微逆风一点,但问题依旧不是很大。
整车这头,因为美国一直以来相当敌对的态度,现在的中国汽车品牌的乘用车压根没有在美国卖过。
当然也有比亚迪这种走上了曲线救国路线的车企,通过在墨西哥建厂生产 SHARK 皮卡,再经由民间渠道,吃上 USMCA 美墨加三国协定的低关税去到美国销售,但数量极少( 你别说,美国民众对 SHARK 的评价挺高的 )。
虽然这次也得加税吧,但因为本来卖的就少,所以对他们基本没影响。
比较难受的,是国内做出口生意的零部件企业。虽然整车出口的数量不多,但去年咱们出口美国的零部件金额达到了 150-200 亿美元。里头主要是和新能源汽车有关的电池、电驱和储能等产品,远比咱们进口的美国零件多。
根据美国运输部的数据,很多美国车企在本土销售的电动车,比如福特的电马还有特斯拉的 Model 3 ,车上都有 30~51% 的零部件来自中国。
关税战一打,这些企业的生意可就非常难做了,毕竟汽车供应链嘛,每一丝成本对企业都至关重要。而这些企业之中,就包括了给特斯拉美国工厂供货的零部件企业,这点我们放后面说。
但是有一说一啊,咱们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可是以万亿人民币为单位的。并且已经有多家研究机构预计 2025 年的市场规模相比去年会有接近翻番的增长 ( 4.13 万亿到 7 万亿左右 )。
内需这么大,美国市场的这些一千多亿的小花生米,咱不挣就不挣了吧( 我已经想到有兄弟要吐槽国内的供应商环境了 )。
不同于咱们这头的相对风平浪静,美国那头的车企有一个算一个,应该全都笑不出来了。
因为虽然美国跟咱们一样,国内也有很多大型的本土车企,但因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等各种原因,这些车企其实都很依赖在国外造车再进口。
就比如通用,2024 年的前三季度,他们在美国卖的车里只有一半的新车是在国内组装的,剩下的有三成是在邻居墨西哥和加拿大组装,两成是来自韩国这样的其他国家。
通用墨西哥工厂
福特这头也是类似,去年一年他们在美国一共卖了 200 万出头的新车,里头就有 43 万多台是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比例超过了五分之一。即使是在国内组装的车,也有 6 成左右的零部件是从墨西哥进口的。
为啥?成本低呗。
墨西哥的人力成本满打满算,只有美国的几分之一 ( 工人时薪:美国 30-55 美元,墨西哥 5 美元 )。再加上美国跟墨西哥、加拿大有各种免税的协定,这工厂不建白不建嘛。
结果呢,本来好好的,特朗普这个汽车进口税一搞,这个省成本的计划就全泡汤了。因为就算是美国的本土车企,从海外往美国进口车,它也得交关税……
所以根据摩根大通的最近刚发的研报,在新加的关税面前,通用汽车和福特都面临 “ 重大盈利风险 ”。这可能让这两家公司总共增加 820 亿美元的成本,相当于每辆新车成本增加约 5000 美刀。
福特墨西哥工厂
要知道哥俩加起来,去年的净利润一共才有 120 亿美刀左右,几乎就是用刀架着车企的脖子,逼它们回国建厂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关税政策出来以后大伙都说这简直就是明牌偏袒特斯拉,因为后者在美国销售的车型几乎全是在美国本地组装的。
但其实就像我在前面说的,虽然整车的生产是在北美,但特斯拉北美工厂的许多零部件 ( 具体比例不详,综合各路调研数据大概在 50% 左右,数据来源晚点 Auto )都是从中国的供应链手上进口的。
零部件的关税一加,不仅特斯拉在美国的价格大概率会涨,国内的特链企业也得跟着遭殃。
因为根据晚点 Auto 的报道,在上一波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征税 25% 的时候,特斯拉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承担 19% ,供应商帮着承担 6% ,然后再在美国市场加价卖车,用车企、供应商和用户们一起出血才扛过来的。
这次 145% 的关税虽然数额过大看着不是很好扛,但如果最后要解决,大概率还会采用上次的方式。
或许也是因为可以预见的涨价以及各种供应商问题难以解决,特斯拉的市值昨天又跟过山车似的蒸发了 6000 亿人民币。
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马斯克会不会后悔去年疯狂给特朗普的竞选撑腰了。
最后的最后,我们再来快速地看看除了中美企业以外的日韩欧系车企们。
大伙可能觉得中美的关税对轰对他们其实没啥影响,但恰恰相反,这波大国交锋之后他们可能真得好好掂量掂量中国市场的分量了。
因为对于丰田和现代起亚这样的大集团来说,北美市场一直都是一个利润很高、需求很大的单一市场。
比如韩国的现代,2024 年他们在韩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一共卖了 343 万多台车,单美国就占了超过 80 万辆,比只喜欢买国产车的韩国市场还要多出 10 万辆。
日系车企这头就更是了,就比如丰田,2025 财年的第三季度他们单单靠着日元的汇率变动,就在北美市场多拿了 4900 亿日元的利润,已经跟 2024 财年北美市场整年的利润 5200 亿日元差不多了。
现在关税一加,这些个车企在北美市场的利润率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比如高盛就在自己的研报里估计过,说一旦丰田因关税提高汽车售价,其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将下降 5~8% ,并将导致本财年的综合营业利润降至约 3400 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170 亿元 ),同比下降约 6 %。
而我们也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讲过,现在的丰田对自己的利润率是非常敏感的,已经经不起继续往下跌了。一个重要市场被堵死以后大概率需要另一个替补市场继续挣钱。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仿佛被已经放弃了的中国市场,香啊,太香了。总量大,有需求,新势力之外的合资新能源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不就是妥妥的利润空间嘛。
所以我猜啊,如果关税政策不变,那么接下来就会有一大票海外车企开始用更低的身段、更符合大伙喜好的车型来讨好国内的用户,包括那曾经看不起国内市场的韩系车企,让我们拭目以待。
到这,这次关税对轰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我就差不多帮大伙盘完了。
不知道哥几个怎么想的啊,除去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我是第一次的感受到能够拥有完整的汽车工业,在这种关乎国家脸面的时刻有多么的重要。
你加就加呗,我早就自给自足啦。
否则就只能像韩国的车企一样,美国关税一加,就屁颠屁颠的说我要去美国建厂!我要去美国投资!美国永远是俺们最重要的市场!
哎,今天又是腰杆梆硬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