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重要成果,证明爱因斯坦可能错了!由赵公博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基于“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项目数据证实,暗能量存在动力学属性,爱因斯坦关于暗能量是“宇宙学常数”的假设可能错了。相关成果于4月8日在arXiv预印本网站公布。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方程应用于宇宙时,发现宇宙无法静止,要么膨胀要么收缩,这与他原本认为的“宇宙是静态、永恒不变”的观点相悖。
1917年,他引入宇宙学常数(Λ)试图使宇宙保持静止,但1929年宇宙膨胀的发现让他划掉了方程中的“Λ”。1998年宇宙加速膨胀被发现后,科学家又将“Λ”项写入方程并赋予特定数值解释观测结果。
如今,科研人员认为爱因斯坦的这一“错误”却成为解释宇宙约70%未知成分的关键。
在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中,暗能量被视为不随时间演化的真空能量,其状态方程恒定为-1。但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观测数据间出现不自洽,对ΛCDM模型构成挑战。
在最新研究中,团队自主开发新分析方法,结合DESI最新数据及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结果发现,暗能量的状态方程随宇宙演化而变,置信度达4.3希格玛,几乎“确认”了爱因斯坦设想存在偏差。
此次发行使得暗能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赵公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利用DESI后续数据进行更精细分析,与国际同行携手检验暗能量动力学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