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34:23
美国科学家欲在实验室造“类人体”:无痛无意识 完美的器官容器
发布日期:2025-04-15 00:21:22  稿源:怪罗科普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又怪异的计划,他们希望能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一种新型生物体——bodyoids,类人体,有人也称它是类人机器人。

什么是类人体?

简单来说,类人体就是正常人体的一个“克隆版本”。

外形上,和正常人体没有差别,反正就人的样子,通过技术,甚至还可以做到两者容貌一模一样,生理上也是无差别的。

但是,类人体是有缺陷的,它没有意识,不会思考,没有任何感受,也不会有疼痛。

可以说,类人体就是一具看起来是“人”但没有灵魂的躯壳。

科学家创造这样的“行尸走肉”,听起来就是像电影中的情节,有点邪恶,也不真实。

但现实中,负责这次研究的3位科学家坚定表示:培育类人体意义非凡,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医学。


用于医学研究的“备用”人体

在生物医学领域,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人体生物材料短缺,而这种短缺已经严重阻碍医学的发展。

俗话说“实践才能出真知”,想要在医学和生物学上有进步,显然用“人体”来实验或者研究是最好最有效的。

但事实上,涉及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限制,可合法作为研究和医学的人体材料太少了。

最直接的体现就在器官移植上,现在的供体器官严重不足,大多人是等不到合适的器官移植的。

还有一个就是在新药研发上,现在前期主要依赖动物实验,后期才有真人进行临床试验,相比全程都在人体上测试,这种方式进展很慢,失败率也很高。

此时,科学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是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的人体生物材料就好了。

于是,3位科学家就萌生了造“人”备用的想法,但人是有思想的,测试中也会感到疼痛,显然有违伦理道德,因此,这个“人”必须有别于正常人,是无痛无意识的。


如何制造无痛无意识的类人体?

在科学家的设想中,完成这个研究主要涉及三项技术:干细胞培育胚胎、体外子宫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首先从一个人体中提取出干细胞,干细胞是有能力发育成人体任何组织的。通过细胞培育,可培育出类似于早期的人类胚胎结构。

然后,将胚胎结构植入人工子宫中,体外进行发育。

最关键一点,在初始阶段,科学家会使用“基因技术”来阻碍大脑的发育,确保类人体缺乏感知能力,没有痛觉。


用这种方式造出来的类人体,对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来说绝对是福音。只要用自己的干细胞进行培育,出现排异反应的概率几乎为0。

然而,想法固然好,我们真的能造出来吗?

只能说这三项技术单拆开来,科学家们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要三个都用上,从零开始构建出一个完整人体形态的“类人体”,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

显而易见的就是,在失去任何脑功能的情况下,类人体能存活多久,是否能够发育成“人样”?


最后

不过,这项研究即使技术达到了,能不能真的实施还不好说,争议太大了。

好处就是,医学会因此而进步,而且我们还可以用这项技术去培育其他食用肉,例如类鸡体、类牛体和类鸭体等等,吃肉的时候就不用背负杀死动物的愧疚,至少它们不会痛。

坏处就是,这个想法太恐怖!

把一个没有思想的躯体当作器官容器来培养,感觉和培育人工肉一个意思,但它还和人长得一模一样,会触发人的恐怖谷效应。

总之相比于技术难题,道德和法律方面的争论会更大。

关于这一点,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们也是认同的,但他们还是勇敢提出来了,是因为他们觉得:“人类应该谨慎,但也需要大胆去设想,这个机遇如此重要,不容忽视。”

而且坚持认为创造类人体面临的担忧,和人类获得的利益相比,微不足道。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34:23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