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0:54:55
缅甸超强地震导致地面移动20英尺 卫星捕捉到了这一切
发布日期:2025-04-16 06:06:41  稿源:cnBeta.COM

缅甸曼德勒附近发生 7.7 级大地震,并伴随强烈余震,震中远至曼谷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均遭到震动和破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的卫星图像显示,由于沿实皆断层的走滑运动,地面发生了超过6米的剧烈移动。科学家认为,此次地震可能是一次罕见的“超剪切”事件——破裂速度超过地震波,这或许解释了此次大范围破坏的成因。

2025年3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12:50左右,缅甸曼德勒附近发生里氏7.7级强烈地震。仅仅12分钟后,第二场里氏6.7级地震袭击了该地以南约31公里(19英里)处。

两次地震均起源于实皆断层沿线地下约10公里(6英里)处。强烈的震动导致震中附近建筑物大面积受损,远至东南方向近1000公里(600英里)外的泰国曼谷均有震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表运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 JPL ) 的科学家们利用雷达和光学卫星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的分析显示,地貌发生了剧烈变化,断层沿线的一些区域向相反方向移动了超过 3 米(10 英尺),在某些地方累计位移超过 6 米(近 20 英尺)。在下图中,红色像素表示向北运动,蓝色像素表示向南运动。

该地图基于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先进快速成像和分析(ARIA) 团队和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的数据,该团队开发了最先进的变形测量、变化检测方法和物理模型,用于灾害科学和响应。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采用了像素追踪法来揭示缅甸地震中地面的移动程度,这是有记录以来此类地震中最大的地表断裂之一。

ARIA 团队利用欧洲航天局哥白尼哨兵-1A 和哨兵-2B/C 卫星获取的雷达和光学数据。哨兵-1A 使用合成孔径雷达(SAR) 通过微波脉冲对地表进行成像,而哨兵-2 卫星则通过机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光学数据。利用这三颗卫星的数据,ARIA 团队通过追踪地震前后图像之间的像素偏移,计算出了地震破裂区内水平地面运动的估计值。

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建立的模型表明,此次地震很可能是由南北走向的实皆断层(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的走滑运动引起的。图像中的数据证实了沿断层发生的右旋走滑运动,并有助于限制模型对断层破裂范围和地震引起的地表位移的估计。

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自1900年以来,在3月28日地震发生地周围约250公里(150英里)的范围内,共发生过六次7级以上地震。根据部分数据显示,3月28日地震引发的地表破裂长度估计为550公里(342英里)。破裂带从曼德勒北部延伸至缅甸首都内比都南部,是有记录以来最长的走滑断层引发的地表破裂之一。

其他科学家对此次断裂的初步分析发现,它不仅持续时间特别长,而且速度也异常快,这表明它可能是一场罕见的“超剪切”地震。在这类地震中,断层上的滑动速度比其产生的地震波更快,从而导致地震能量在断裂前集中。这种效应可能会加剧地震的破坏力,或许也是近期地震在远离震中的地方造成如此巨大破坏的原因之一。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地图由米查拉·加里森(Michala Garrison)绘制,使用了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ARIA团队提供的数据。该地图基于欧洲航天局提供的哨兵-1A和哨兵-2B/C数据,并由ARIA团队成员罗伯特·津克(Robert Zinke)和科尔·斯皮德(Cole Speed,JPL)处理。故事由安德鲁·王(JPL)和林赛·多尔曼(Lindsey Doermann)撰写。科学审核由格蕾丝·巴托(Grace Bato)和埃里克·菲尔丁(JPL)撰写。

编译自/ScitechDaily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0:54:5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