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体型最小的隼——美洲红隼(学名: Falco sparveriu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整个北美大陆的数量一直在下降,但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最近的一项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揭示了美国东北部红隼数量下降最严重的地区,其幼鸟的存活率实际上相对较高。
在弗吉尼亚州皮埃蒙特研究区,一只雄性美洲红隼正抱着它刚刚装上的甚高频背负式发射器。除了天线外,其他部分都被羽毛覆盖。图片来源:Joseph Kolowski
这项研究发表在《猛禽研究杂志》上,首次考察了北纬地区红隼的冬季生存情况,追踪了两性幼鸟离巢后的生存情况,并跟踪了迁徙种群和留鸟种群中单个红隼在多个季节的生存情况。这些发现或有助于指导未来研究新的、此前被忽视的领域。
鹰山保护区内,三只美洲红隼幼鸟佩戴着甚高频发射机和字母数字彩色腕带。图片来源:Mercy Melo
美洲红隼是一种体型较小、色彩鲜艳的隼,遍布西半球,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到阿根廷。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筑巢季节。繁殖期的成年红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由于养育雏鸟需要大量的能量。但并非种群中所有红隼都具有繁殖能力。未繁殖的幼年红隼在离巢后不久通常会经历高死亡率,所有年龄段的红隼在迁徙和越冬期间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这些研究较少的生命阶段对于全面了解该物种的整体衰退至关重要。
为了探索这些被忽视的阶段,主要作者梅西·梅洛博士和来自鹰山保护区、史密森尼学会和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科学家团队为202只美洲红隼安装了轻型无线电发射器,追踪它们的活动长达六个月。2021年至2023年间,他们标记了146只来自美国东北部的幼鸟和56只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成年鸟。
在弗吉尼亚州皮埃蒙特研究区,一只雌性美洲红隼正抱着它刚刚装上的甚高频背负式发射器。除了天线外,其他部分都被羽毛覆盖。图片来源:Joseph Kolowski
在带标记的鸟类中,越冬成年个体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存活率低于佛罗里达州,且各地点大多数已确认的成年个体死亡都是人为造成的。这些死亡原因包括车辆碰撞和被困在建筑物中。
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在离开巢穴的最初几周内,各地点幼鸟的存活率远高于预期。对于任何鸟类来说,由于缺乏觅食和规避风险的经验,幼鸟的存活率通常较低。
“我们的研究记录了东部各州幼鸟的存活率非常高,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存活率,”梅洛说道。虽然这些幼鸟离开筑巢区后就无法追踪,因此它们在迁徙和越冬后的命运也不得而知,但它们在最初独立阶段的成功确认,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知识空白。
当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减少时,其原因可能极其复杂。类似这样的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可能发现的领域,并推动了必要的排除过程——如果在这些研究地点,幼鸟的存活率很高,那么下一步就是对成年鸟提出新的问题。
“了解影响美洲红隼种群下降的因素不仅有助于红隼的研究,还能加深我们对其他数量下降物种的了解,”梅洛说道。她指出草原鸣禽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促使研究人员跨地理区域开展合作。” 红隼体型虽小,但却是顶级捕食者,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它们的消失将影响整个美洲,尤其是在那些栖息在开阔栖息地的物种越来越少的地方。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