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消息,在即将开幕的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70余家中外汽车品牌将展出100多款全新或改款车型。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中,竞争日趋白热化。
展会将于4月23日至5月2日举行,比亚迪、吉利等中国销量领先的品牌有望成为焦点。与此同时,大众、日产、丰田以及通用汽车旗下的凯迪拉克等外资品牌也将同台竞技。在中国持续数年的汽车价格战背景下,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正成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与利润的新战场。
然而,在今年3月小米SU7车型发生致命事故后,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相关营销术语的管控,禁止车企在宣传中使用“智能”或“自动驾驶”等表述。这一政策打乱了众多车企原计划在本届车展上展示下一代驾驶辅助系统的安排。
在上述事故中,小米旗下电动轿跑SU7在驾驶员尝试接管辅助驾驶系统后不久,撞上水泥柱并起火,造成三人遇难。该车型于2024年北京车展前夕首次亮相,曾引发市场轰动,自去年12月起,其月度销量已超过特斯拉Model 3,已售出超过21.5万辆。
事故引发的监管审查促使比亚迪、极氪等中国车企紧急调整营销策略,不再强调自动驾驶能力,而是转而强调驾驶员需保持谨慎。
在中国这个竞争极为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车企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关键手段。
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今年2月宣布,其“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将作为全系车型的免费标配功能,即便售价低至约1万美元的入门级车型亦不例外。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
汽车行业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分析师于波(音)指出:“比亚迪正在将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成功策略复制到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利用其庞大规模降低成本并向竞争对手施压。许多车企批评比亚迪挑起价格战,在‘天神之眼’上,比亚迪也是用相同手法,让其他企业倍感压力。”
此外,自2月起,监管机构还禁止车企在未经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通过OTA(远程在线升级)更新驾驶辅助软件。这促使特斯拉暂停了其“全自动驾驶”(FSD)软件在中国的限时免费试用。虽然FSD名称中包含“全自动”之意,但其实并未真正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几天后,从名称中移除“FSD”,改称“智能辅助驾驶”。
华为作为车载软件供应商,已与多家中国车企合作推出八款车型,并于周二启动宣传活动,呼吁用户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保持谨慎。
在上周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直播发布会上,知名演员刘亦菲作为品牌代言人表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但我们也应始终重视驾驶安全。”
在本届车展上,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极氪原计划发布首款搭载L3级驾驶辅助技术的车型,该技术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实现“脱手”驾驶,但仍需驾驶员监控道路情况。不过,极氪方面表示,其新闻发布会将改为重点展示混合动力车型与电池技术。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在进一步收紧电动车电池安全标准,以降低起火与爆炸风险。
瞄准特斯拉
尽管监管挑战犹存,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及各类混合动力车型)仍呈现出历史性销售增长。
当前,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中占比已超过50%,远高于美国、欧洲及全球大多数市场,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原定2030年目标。
据悉,本周将在上海车展上首发的十余款新车型均为电动跨界SUV,定价直指特斯拉Model Y,势必加剧这家美国电动车巨头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所面临的压力。特斯拉对此未予置评。
特斯拉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已从2020年15%的高点跌至今年第一季度的9%,其全球年度销量也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
这一趋势在欧洲与美国市场进一步加剧,部分原因是公众对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政治立场日益不满。马斯克目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级顾问之一。
自2021年起,特斯拉便未再参加过中国车展。此前,其展台曾因用户现场抗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相比中国本土车企频繁发布新车型,特斯拉推出新车型或改款的速度显得明显滞后。
本周将亮相的多款Model Y竞品在电池快充、辅助驾驶及车载娱乐方面配置更先进,价格却更具吸引力,代表车型包括小鹏的G6和极氪的E6。
被分析师视为Model Y最大潜在竞品的小米YU7跨界车,原被寄望于本届车展首秀,然而小米最终仅展出SU7及SU7 Ultra两款在售车型,且未设新闻发布会。官方未透露原因,对媒体问询亦保持缄默。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邢磊(音)在过去二十余年间一直关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他称这些即将亮相的中国电动跨界车为“Model Y杀手”。
“这是海啸般的压力,”他说,“击败Model Y的不会是一款车,而是十二三款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