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4:27:08
僵尸蜘蛛出没!从鲜活生命到被操控甘愿赴死 只需一粒微小的孢子
发布日期:2025-04-23 09:39:30  稿源:怪罗科普

僵尸真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影视作品中就有以它为原型的角色。故事是虚构的,但僵尸真菌是真实存在的。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这些噩梦般的真菌。之前就科普过一种蚂蚁僵尸真菌——偏侧蛇虫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它主要目标是莱氏屈背蚁。蚂蚁一旦被感染,真菌就会在体内疯狂复制,然后接管它的肌肉,将蚂蚁变成“提线木偶”。


被感染的蚂蚁,随后就会独自来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树叶上,用下颚死死咬住叶子,静静等待死亡!

这种被操控的死亡方式,让人背脊发凉。


然而,大自然中像这样的真菌还有很多,而且很多还未被人们发现。

这不在爱尔兰,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僵尸真菌,学名Gibellula attenboroughii,它也会劫持宿主,然后从内到外将宿主吞噬掉。

只是,这一次的受害者不是蚂蚁,而是蜘蛛,在它的操控下,蜘蛛也会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


在废弃商店偶然发现

2021 年,BBC在拍摄《冬季观察》系列纪录片时,在爱尔兰埃斯皮城堡的一座废弃火药商店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商店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蜘蛛尸体,死亡有些时间了,尸体干瘪,身体上还覆盖着一层细密的白色“绒毛”。

工作人员无法确定这个奇怪蜘发生了什么,于是拍了一些照片给真菌方面的科学家。

凭借敏锐的直觉,真菌类科学家哈里·埃文斯博士认为这个东西很不寻常,于是要求工作人员带样本回实验室。

后期经过化验后,科学家发现,这只可怜的蜘蛛是洞穴圆网蜘蛛(Meta menardi),成年个体是畏光的,喜欢生活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按照常理,它是不会出现在天花板这样的地方。

然而,这只蜘蛛一反常态,“死”在了这么显眼的位置,科学家认为罪魁祸首或许就是感染它的真菌。

一查基因,结果发现这种真菌还是一个新物种,和此前发现的真菌都不一样,在别的地方还没出现过。

于是将它命名为Gibellula attenboroughii,为了纪念大卫·爱登堡而取的,他是BBC的主持人,参与的自然纪录片鼓舞了很多科学家。


一切始于一个小小的孢子

2025年1月,相关研究发表在《真菌系统学与进化》上,根据文章内容来看,这在当地不是独立事件。

科学家在爱尔兰其他的洞穴系统中陆续发现了多个类似的蜘蛛尸体,均感染了同一种真菌,而它的寄生目标也不是单一的。

除了洞穴圆网蜘蛛,还有另一个受害者,也是洞穴蜘蛛,学名是Metellina merianae。

这种真菌的作用机制,和开头控制蚂蚁的僵尸真菌是类似的。

所有的噩梦始于一个微小的孢子,落在一只毫无戒心的蜘蛛身上,通过芽管穿透蜘蛛的外骨骼,钻入蜘蛛体内。

一旦真菌入体,就开始复制,然后扩散至全身,它以蜘蛛内部组织为能量,肆无忌惮繁殖,同时释放出改变蜘蛛行为的化学物质。

受感染的蜘蛛,如同行尸走肉,会出现“匪夷所思”的行为。

它们通常隐居于蛛网之中,如今却放弃了隐秘的巢穴,爬到空旷的地方,紧贴着洞穴的墙壁或天花板,慢慢死去。死后,它的尸体却诡异地留在原地。


这种死亡姿势并非偶然,都是有讲究的。

蜘蛛体外的白色部分,是真菌的菌丝,成熟后,就能释放出孢子。

将蜘蛛暴露在较高的位置,对真菌传播孢子是有利的,位置高一些,孢子散播的范围就大一些。

有的更“聪明”,会将感染的蜘蛛“牵引”至洞穴口顶部,这里的风也有助于孢子传播。

真菌的孢子“从天而降”,然后遇到新的宿主,新的“僵尸故事”就开始了。


△ 类似的死亡姿势

最后

总的来说,僵尸真菌的行为习惯,大体上是一致的:先感染,劫持宿主,然后宿主死亡,最后孢子传播。

但也存在一些细节差异,就拿蚂蚁僵尸真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和蜘蛛僵尸真菌(Gibellula attenboroughii)来说吧,它们就是控制宿主,寻找一个有利于传播孢子的位置,等待下一个受害者来临,属于“守株待兔”型的。


然而,有的僵尸真菌属于“主动出击型”的,例如感染13年蝉和17年蝉的蝉团孢霉(Massospora cicadina)。

蝉被感染后,严重时腹部会脱落,然后被真菌孢子团取代。

比较奇妙的是,就这么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它依然保留了飞行的能力。

此时为了达到尽可能传播的目的,被感染的蝉受真菌“指使”,虽然失去了生殖部位,它依然会到处飞去寻找伴侣,这样就可以通过繁殖接触,来感染更多正常的蝉。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4:27:0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