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凤凰网科技今日对FF创始人贾跃亭专访,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此前"宁愿死在造车路上"这句话时,贾跃亭坚定表示即使重来一次,仍会选择All in造车。对于“造AIEV”的坚持,贾跃亭表示这源自他对汽车工业的深刻理解。
“汽车工业是所有产业链皇冠上的明珠,结合了从科技到AI到工业的所有核心要素,”他表示这与个人的产品梦想和技术追求密不可分。尽管经历诸多磨难,贾跃亭仍坚信FF和FX“不会死在路上”,并强调当前公司状况已与两三年前有“质的不同”,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基本面都有显著改善。
谈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贡献,贾跃亭将2014年的那条微博视为一个重要节点。“2014年底那条微博其实整个拉动了中国新势力造车的热情,”他回忆道,当时乐视是唯一一个从互联网成功转型做硬件的公司,他宣布造车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包括李斌、李想等在内的一批创业者。
贾跃亭总结了三点对行业的贡献:首先,作为“冒险者”和“拓荒者”点燃了许多人的梦想;其次,FF作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AIEV产业人才,这些人才分散到各个公司,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人才支持;第三,他提出的汽车产业"四化变革"(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启发了行业发展方向。
对于是否后悔选择在美国造车,贾跃亭承认这一决策“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对”。他表示最初梦想是通过"中美双创"构建桥梁,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推动力。他坦言在美国犯了很多错误,但如果能重来,他会努力将中国的高效率、低成本优势与美国的科技创新融合,相信“可能早就成功了”。
面对困境和质疑,贾跃亭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表示不会像其他造车新势力那样只专注单一市场,而是继续坚持跨国发展的战略。
FX项目采用了轻资本路线,与鸿蒙智行相似
针对外界对FF量产能力的质疑,贾跃亭表示FX采用轻资本模式,与FF91重资本路线存在本质区别。而对于是否借鉴华为智选模式,贾跃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贾跃亭表示,FF91当年采用的是自主量产模式,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加之其高端定位对工艺要求极高,导致资金需求巨大。“七八年前我们的量产完全是自己来做,需要非常重的资本投入,FF91作为高端产品,工艺难度也很大,”他直言这种重资本模式并非公司所擅长的领域。
相比之下,FX项目采用了轻资本路线。贾跃亭解释道,量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供应链整合和生产制造产能。在FX模式中,公司将采取“桥梁模式”,在满足美国关税法要求的前提下,整合合作方资源共同推进量产。此外,FX主要聚焦大众车型,工艺复杂度较FF91显著降低。
在谈及是否借鉴华为智选模式时,贾跃亭指出FX的“汽车产业桥梁战略”与华为智选或鸿蒙智行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他强调FX战略主要解决两大问题:软件与AI技术,以及销售与用户获取。
“FX与华为智选最大的不同在于,华为是由主机厂负责生产,而FX是由我们自己负责生产,”贾跃亭表示,尽管供应链由合作伙伴共同整合,但生产制造环节仍由公司掌控。此外,在品牌传播、营销销售及用户运营方面,FX也将保持独立性,而非像华为智选那样由主机厂主导用户运营。
贾跃亭总结指出,FX模式虽借鉴了行业成功经验,但链条更长、参与更深,将在产品技术AI赋能、生产制造赋能和用户生态构建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
贾跃亭痛斥华尔街黑帮掏空FF,华人高管被排挤
针对贾跃亭控诉“华尔街破产黑帮”控制导致10亿美元耗尽,但SEC文件显示贾跃亭参与决策的质疑,贾跃亭做出回应,并详细披露披露了FF上市后的公司治理变化。
据贾跃亭透露,FF上市后迅速成立了董事会和特别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随后组建独立调查小组,主要针对他本人及华人高管团队展开调查。“自从独立调查开始后,我就失去了一切顶层决策权,”贾跃亭表示,这一情况在SEC文件中有明确记载。
贾跃亭将FF的管理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董事会几乎所有重大决策权都被特别委员会掌控,由委员会派出执行董事长管理公司。“我不仅做不了决策,连参与决策的机会都被剥夺,很多华人高管也被排挤出公司。”
第二阶段被贾跃亭称为“华尔街黑帮”控制期。他表示,合并方派出的董事是“华尔街著名的破产董事”,在控制公司一年多时间内,“把十亿美金全部烧光,车子却没能交付。”调查结束后,贾跃亭称未发现实质性问题,但公司已遭受严重损失。
此后,虽然合伙人公司控制了FF董事会,但董事会仍以独立董事为主。贾跃亭坦言,作为CEO,他可以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最重要的财务线、法律线、供应链线,我没有任何顶层决策权,只有参与权。”尽管如此,这一阶段比第一阶段有所改善,使FF得以按计划交付FF 91。
贾跃亭表示,近期公司治理结构又发生重大变革,这被他视为“FF和FX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里程碑”,他相信这将使公司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