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报道,埃隆·马斯克的企业和政府野心面临重重阻碍,但他依然对机器人的崛起充满热情。这位科技亿万富翁、特斯拉老板兼政府效率沙皇本周重申了他的目标:到2030年,甚至到2029年,其生产的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0万台。
瑞士工业集团ABB计划明年剥离其机器人部门,希望其他公司也能认同他的观点。该集团于2002年成为首家机器人销量突破10万台的制造商,但该部门2.78亿美元的摊销前营业利润,仅占公司60亿美元总利润的一小部分。
尽管机器人技术前景光明,但它们也体现了关税带来的另一个乌龙。它面临两个问题:买家低迷和全球供应链的疲软。ABB 与日本的发那科 (Fanuc) 和德国制造商库卡 (Kuka)(后者于 2016 年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一样,专注于工业应用,例如打造能够与人类安全协同工作的协作机器人。
华盛顿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导致工厂停工。汽车制造商曾是机器人技术新需求的主要来源,如今却身处关税风暴的中心。当销售预期充其量不明朗,最坏的情况是销售预期受到打击时,很少有企业会选择扩建或升级工厂设备。其他行业的情况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拥有一批机器人制造商,例如Apptronik和Figure AI。但中国是执行器(将电脉冲转化为物理运动的机器)材料和零部件(例如精密轴承)的主要供应国。根据美国银行的计算,执行器占材料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就连马斯克也指出,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从中国采购永磁体存在问题。
成本上升,或者更糟的是,供应短缺,都可能让美国机器人雄心壮志化为泡影。虽然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制造方面领先于美国,但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中国与美国并列第一。人形机器人拥有灵巧的关节和人工智能,能够更像人类一样移动和行动。
此外,即使是人形机器人也可能正在失去一些光彩。总部位于深圳的优必选科技是该领域的领导者,2023年上市时,该公司在50个国家拥有900多家企业客户。本月,该公司将工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测从500-1000台下调至500台。这促使花旗集团分析师将今年的收入预测下调了17%,这对马斯克和其他人的过高期望来说是一个坏兆头,他们预计大批人形机器人将涌入工厂、医院,并最终进入家庭。
中国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全球安装的机器人数量略多于一半。中国在机器人制造业方面也位居第二,远远落后于日本,但产量却是排名第三的德国的四倍。美国市场则远远落后。
关税可能会推迟这项未来科技的普及。但从好的方面来看,由于机器人的普及速度会更慢,贸易关税或许能真正为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