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07:58
Manus掀起的大战,字节百度先杀疯了
发布日期:2025-05-19 14:24:22  稿源:凤凰网科技

距离3月份的刷屏时隔两月,5月12日,有“全能Agent”之称的Manus再次成为AI市场中的热点话题。这一天,Manus宣布全面开放注册,任何用户都无需排队等待,只要注册就能获得1300积分的使用份额(一次性1000积分奖励及300每日免费任务积分)。


几乎同时,一则Manus正以15亿美元估值融资的消息也开始在市场中流传,据传1亿美元的新融资将被用于发展国内业务。

Manus官方在回应凤凰网科技时表示:“此消息严重失实,目前公司正专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可见Manus接下来的发力已经成了一张明牌。

与此同时,市面上已经涌出了Genspark、Lovart、Coze Space等各有千秋的Agent类产品,字节、百度等大厂注定不会错过这一轮热潮。

当市场凝聚起共识,套壳与否已不再是讨论的重点。接下来比拼的,将是谁能在这场有关技术、PMF(产品市场匹配度)、产品增长的全方位竞争中,撑到最后。

Manus还在等待新杀招

“还是挺遗憾的,这次全量开放的不是中文版。”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凤凰网科技表示。

要指出的是,日前Manus的“全面开放”仅针对海外版本;如果使用国内账号登录,则会显示“中文版正在开发中,由通义千问提供专属模型支持”的字样。后续国内版本的开放,将代表着Manus面临着与各类国产Agent的直接对比与竞争。

短短两个月,国内Agent市场经历了从起步到爆发的重要转变。Manus是其中绕不开的重要角色。

3月6日,Manus毫无预兆地以视频方式宣告发布。由于效果超出预期,“全能”“最强大脑”“Agent的DeepSeek时刻”等种种标签被贴在了它的身上,Manus也就此开启了自己的爆火刷屏。

几乎在演示视频发布同时,Manus就开始面临“一码难求”的问题,甚至发生了一个邀请码在二手网站叫价上万元的情况。

即便如此,用户的热情仍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发布之后由于访问量过大Manus的官网一度崩溃。在接受《创投板日报》采访时,Manus团队还曾讲道彼时遭遇的问题:“注册端口还遭到了暴力破解,团队整夜未眠,一直在处理各种问题,目前仍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短时间Manus难以承受的流量,也很快就被更多同类竞品吃下。

首先亮相的是各类复刻Manus功能的开源项目。Manus发布仅第二天,“OWL”“OpenManus”等项目即在Github开源上线。根据官方信息,经过部署,上述项目同样能够完成网页浏览,文件操作,写代码等操作。

迈进4月份,互联网大厂也开始瞄准这一方向发力,字节的Coze Space,百度的编程工具“秒哒”、通用Agent“心响”纷纷落地并开放用户使用。针对这些产品,大厂也玩起了自己所擅长的投放玩法。

以字节Coze为例,AppGrowing显示,4月17日至5月17日的一个月间,以“不用编程生成智能体”“零代码”等关键词为标题的短视频素材频现于抖音平台。


图|源AppGrowing

当入场者越来越多,用户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从仍需排队等待的Manus身上分散。

据SimilarWeb统计,2025年4月Manus相较上个月总访问量下降了22.74%;而在整个四月中,周访问量也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推动全面开放,是Manus“夺回”用户注意力的必要一步。但接下来,还有新的问题等待Manus面对。


图|2025年4月Manus周全球访问量情况,图源SimilarWeb

不少人仍在寻求早期账号

在正式发布后不久,Manus就开始了商业化探索,采用以工作量付费的方式。

3月28日,Manus正式推出付费计划,最初提供每月39美元的Starter级别和每月199美元的Pro级两种订阅机制。随着公开上线,Manus又增加了每月19美元的付费档位,面向不同使用深度人群。


图|源Manus

放眼整个市场,Manus的定价并不算低。作为对比,百度“心响”与字节跳动的Coze Space(国内版)均为免费提供服务;在Manus之后获得市场关注的Agent产品GenSpark同样提供三档订阅,定价则分别为每月10美元、25美元、50美元。

在用户体验沉淀了一个月后,“积分消耗快”“成本高”也成为了不少人对Manus的评价。


图|各类Agent类产品定价区间对比,凤凰网科技借助Manus生成

较早申请到邀请码的用户李如一分享到:“邀请码注册送1000积分,我实测下来,只完整跑了一个内容写作任务,第二个任务还没完成积分就没了。实测任务比较少,没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免费额度在形成用户黏性之前就用完了”,并不止一个人的感受。在北京某家互联网公司任前端工程师的Lee讲到,他认为Manus的问题是“对于辅助编程这样的深度使用来说,1300的积分不足以抵消我的决策成本。更何况我怀疑它在代码这样的垂类场景里,能不能打得过其他很多优势产品”。

在他看来,这也是在Manus已经全量上线后,倒卖Manus账号仍有市场的原因。


图|源闲鱼

针对早期邀请码注册用户,Manus曾赠送1000的注册积分,如果分享邀请码给朋友注册能够获得500积分奖励,再叠加近期Manus全面上线后为账户提供的1000奖励积分、每日刷新的300积分。相当于让这部分早期账号“自带2800积分”,也就是如今许多电商平台上转卖的“成品号”产品。

一位闲鱼卖家向凤凰网科技透露,其获得这些“成品号”的成本约为“两三块钱一个”,而售价约为8-9元。

市场已神仙打架,谁获益谁淘汰?

Manus创始人肖弘曾在接受采访时讲道:“团队擅长从0到1,抓机会的能力很强,一旦开始1 到N,状态就没有那么好”。如何解决续费率和商业化当下的种种问题,也将是Manus从1到N的关键一跃。这也将是每个Agent玩家必须面对的一题。

从3月至今,Manus曾一举掀起了市场对Agent类项目的关注与竞逐,但时至今日,这已经不只是Manus自己的“战争”。

除了上述的CozeSpace等产品,就在这个5月,还有更多Agent类产品涌现了出来。

比如5月13日,定位为“全球首个设计Agent”的Lovart开启了限量测试,该产品由国内AI创作平台Liblib AI海外子公司推出。

不同于Figma等专业设计软件,Lovart能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成设计图片,因此有人在试用后评价,未来“张嘴出图”有望成为现实。


图|源Lovart

此外,还有更多产品正在奔向市场,比如AI播客生成器ListenHub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市场渐趋火热,Agent也成为了投资人不可错过的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双币基金投资人讲道:“我从3月就已经不考虑Manus了,肯定投不进去,更好的选择是非通用Agent的、垂类、有PMF的应用创业。最近在看一个国产创业团队的生产力工具。”而根据市场消息,刚刚过去的4月份,Manus拿到了硅谷著名VC 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新融资,其官方则未予置评。

不少人都感到了时代向Agent类产品送来的春风拂面,很多有趣的变化也在发生。

视频算法工程师许洛告诉凤凰网科技,从业以来第一次,他产生了向Agent方向转型的念头:“我所从业的安防市场早就已经饱和了,做成熟业务技术上也没有什么成长空间。但现在Agent市场一方面有很多产品和团队,另一方面还有巨大的功能空白,需要开发去填补。”

“比如我尝试过让Manus帮在我本地装一个Python编译器,它是做不到直接帮我安装的,但随着产品成熟这种功能最后是会被实现的。”他举例说道。

在他看来,与其被动等待,更好的做法是在 Agent日趋完善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一年销售工作经验的睿睿,最近则在琢磨如何借助Manus等Agent工具实现创业梦想。她告诉凤凰网科技,自己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丝毫没有编程基础。但在她看来,自己长于想法和创意,“现在Manus这类产品能够做到让用户完全无代码编程,如果顺利我可以开一家‘一人公司’,我简单想过留学服务平台、电商工具这些(服务)。”

为此,她加入了许多AI学习社群,向不少人请教该如何踏出第一步。但仅在半个月后,她的设想被打破了。

听完睿睿的设想后,一位10余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给出了劝告:“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能力,你能实现的产品效果是很容易被其他人复现的,说白了你并没有护城河。你不如先加入一家AI初创公司,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当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市场中落地生根。不论是产品开发者还是用户,都在密集调整。发令枪已经响起,奔跑在赛道上的每个人,还在寻找各自的答案。

(应受访者要求,除睿睿外文中采用化名。)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9:07:5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