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13:55
小米YU7对比特斯拉ModelY:空间/配置/音响谁更强?
发布日期:2025-05-23 14:54:12  稿源:凤凰网科技

今年年初,特斯拉焕新版 Model Y 上市之际,雷军发布的一条相关微博曾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我们租了一台焕新版特斯拉ModelY,去小米YU7 的体验会,实地对比,看看两台车谁更强。


为确保对比测评的全面性与专业性,我们配备了卷尺、紫外线灯、紫外线测试卡、红外线灯、红外线测试仪等专业设备,以及价值 7 万元的人头麦和索尼录机。


01外观设计

在外观设计层面,相信不少读者对特斯拉 Model Y 与小米 YU7 这两款车型的造型风格颇感兴趣,那大家觉得是Model Y 的造型设计更具先进感,还是 YU7 的设计更显优雅呢?

从个人观点出发,特斯拉 Model Y 的设计风格更贴合当下电动车的设计理念,而小米 YU7 则呈现出更为年轻、帅气的设计。



为什么我说ModelY是更适合电动车的设计,这需要我们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剖析。流体的流动形式主要分为层流、湍流和涡流三种。当空气能够完美贴合车身表面流动时,这种空气穿过车身的形态便称为层流。


然而,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情况中,当流体遇到车身这一障碍物时,其运动形态会发生改变。在障碍物后方的真空区,也就是背风一侧,会产生波动。其中,有规律旋转的波动被称为涡流,而无规律的波动则被称为湍流。对于汽车而言,若想降低风阻,就需要尽可能延长层流的持续时间,同时减少涡流和湍流的产生。


特斯拉 Model Y 采用了典型的水滴形设计,其车头极为短小,前风挡玻璃倾斜角度较大,同时还配备了类似轿车的超大溜背造型。正是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 Model Y 实现了 0.22cd 的超低风阻系数。


反观小米 YU7,其车头设计相对较长。与 Model Y 车头和 A 柱近乎呈一条直线的布局不同,YU7 的车头与 A 柱之间存在明显夹角,从流体力学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显然不利于降低风阻。


此外,YU7 的车尾溜背幅度相较于 Model Y 明显较小,整体造型介于 Coupe 和传统 SUV 之间。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车尾后方区域容易形成低压区,进而影响空气的正常流向,产生大量湍流,最终导致风阻增加。


然而,YU7 的设计巧妙地实现了美学与风阻之间的平衡。从美学维度考量,YU7 的车身高度仅 1.6 米,这一数据甚至与众多新能源轿车相近。同时,它拥有 3 倍轮轴比和 2.1倍的轮高比,搭配修长的车头以及超长的 L113(前轮中心到脚踏板的距离),呈现出经典的传统豪华 SUV 造型。若对此造型仍感抽象,不妨参考以下几款车型:英菲尼迪 FX35、法拉利 Purosangue 以及小米 YU7,这三款车在车身比例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客观而言,YU7 的设计风格与法拉利车型在部分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在风阻设计方面,小米确实展现出独特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YU7大量利用了狭管效应,设计了10组贯穿风道,19个真风口。所谓狭管效应,就是流体由开阔地带进入狭窄地带后,流速会加快,那么在狭管出口就有更高的压强,可以把外部气流打飞。


举几个例子,YU7车灯的上半部分,是一条风道,这条风道直通前风挡根部,通过引入前端的层流,减轻A柱夹角对风阻的不利影响。前杠两侧的风道,可以形成一面气帘,减少轮胎产生的湍流。于此同时,翼子板上的这个风道,也可以让轮拱内部的乱流加速排出。


以上这几个设计,不仅可以优化风阻,也能优化风噪。最终的结果是:一个经典的比例下,YU7的风阻只有0.245cd,所以我说它是美学与风阻的平衡,绝对不为过。

02 内饰设计

在汽车市场,由于SU7已凭借出色表现成为标杆在前,YU7外观初次亮相时,并未给我带来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当我看到YU7的内饰,我就感觉——ModelY的日子要难了。

焕新版ModelY的内饰相较以往有了显著进步,但仔细对比后会发现,它与焕新版Model3的内饰风格差异并不明显。反观YU7的内饰,和SU7的内饰相比,绝非简单的相似,而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除内核设计理念相关联外,外观呈现处处皆不同”。

从整体布局来看,YU7采用了双环抱式设计。在用料方面,我能看到皮革、翻毛、真木、哑光金属,原创度、豪华感、纵深感,甚至简洁感都比SU7更好。我当时就是一个庆幸:庆幸自己既没买SU7,也没买焕新Y。


尽管特斯拉内饰常被部分人诟病为“毛坯”风格,但不可否认,当下新势力车企流行的内饰布局设计思路源于特斯拉。


可就论科技感来说,YU7也表现的更好。YU7在前排增设了小米Hyper Vision小米天际屏,此前在宝马概念车上见过类似屏幕设计。


该屏幕具备多种功能,可显示时速、挡位、驾驶模式、导航、音乐等信息,未来还将支持辅助驾驶SR界面及盲区影像显示,副驾乘客可查看歌词。据小米方面介绍,这块屏幕是视网膜级的,而且不怕强光。


这样的设计有何妙用?又为何不采用传统仪表或远端显示屏呢?

其一,更安全。以往的仪表盘通常位于方向盘后方,而天际屏则置于前风挡玻璃下沿,离驾驶员更远,却离道路更近。这样一来,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眼神的移动距离大大缩短,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其二,显示效果更佳。相较于HUD,由于有了黑色幕布的加持,这块天际屏的显示效果堪称出色,不会出现对不上焦、看不清的情况。而相较于传统屏幕,它又不占据仪表盘的位置,无需将仪表盘抬高,既保证了视野的开阔性,又提升了车内的整体美观度。


也许你会担心它影响视线,这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这部分本来就是你在车里,看到的引擎盖部分。所以就静态体验,它真是百利无一害,我能想到的是,因为是折射光,可能戴偏光镜会影响效果?

03 空间配置

在完成主观感受分享后,接下来咱们聊点客观的:配置和空间表现。

此次体验的YU7预计为高配或顶配版本,其前排座椅配备通风、加热、按摩功能,相较于Model Y和SU7,额外增加了按摩功能。此外,YU7还搭载了EC天幕,可调节透光度,这是Model Y所不具备的配置。


要说雷总既然敢发微博,那配置是不可能打不过焕新版ModelY的,特斯拉都明牌了,还怎么打?

不过,YU7的配置虽丰富强大,但部分功能实用性有待提升。例如,前排座椅的零重力模式在实际体验中存在卡脚问题,相关反馈已提交给小米,期待量产版能予以改进。


在乘坐空间方面,YU7的表现稍显逊色。鉴于SU7存在C级车尺寸却仅有B级车空间的情况,而YU7车身长宽与SU7相同,高度相比其他电动SUV不具优势,其实际乘坐空间与Model Y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仅大致相当。


具体而言,身高174厘米、体重130斤的体验者,在舒适坐姿下,Model Y腿部空间领先1厘米,YU7头部空间略胜1厘米,两者坐垫长度几乎一致,坐垫宽度方面Model Y领先0.5厘米,前排空间差异极小。


后排空间方面,虽未测量腿部空间,但通过同角度、同焦段镜头对比可见,YU7坐垫长度比Model Y长1.5厘米,可满足多数人需求,头部空间Model Y稍优。YU7后排座椅可调角度达135度,超越迈巴赫的1度,而Model Y的可调范围则相对常规。


后备箱空间上,Model Y凭借更长的进深和更大的纵向空间,整体容积理论上更大。两车均支持后排座椅电动调节与放倒,在完全放倒状态下,Model Y纵深更大,倾斜角度更小,更适合作为露营床车使用。


储物空间方面,YU7虽非极致实用主义车型,但与SU7一样追求空间的高效利用。中央扶手空间与Model Y相当,但YU7为开放式设计,Model Y则为封闭式。YU7在储物设计上独具匠心:中控台和后视镜预留快装螺口,便于架设手机或运动相机;中央扶手边设有挂钩,主驾侧配备质感优良的小储物盒;四门门板设计有手机刘海;后排座椅下方设有抽屉和雨伞刘海,且配备冰箱。相较于Model Y,YU7仅在前排座椅后方背带设计上有所缺失,整体而言,在储物方面更为用心。


04 防晒隔热

小米YU7 的防晒能力怎么样?我们准备了紫外线测试和红外线测试。在紫外线测试环节,对小米YU7的风挡、天幕、车窗玻璃进行实测,结果显示其均具备良好的紫外线隔绝能力。特斯拉Model Y在此方面表现同样良好,不过受限于测试精度,二者在紫外线隔绝能力上未显现出明显差异。

红外线测试聚焦于车辆的隔热能力,测试中使用了红外线检测仪与贴膜店的红外线灯。实测结果表明,在侧窗的隔热能力上,特斯拉Model Y略胜一筹;而小米YU7在前风挡玻璃与天幕的隔热表现更优。


具体来看,在侧窗测试中,红外线灯距离车窗一部手机的距离时,小米YU7测得的红外辐射为170多瓦每平米,特斯拉Model Y则为140多瓦每平米,特斯拉Model Y在侧窗隔热上稍占优势。

前风挡测试方面,小米YU7的红外辐射约为6瓦每平米,特斯拉Model Y则高达60瓦每平米,差距显著。这意味着在烈日下,特斯拉Model Y车内体感可能更热,小米YU7则相对凉爽。

天幕测试结果显示,特斯拉Model Y的红外辐射读数为每平米12瓦多,小米YU7的读数为0。经确认,小米YU7的EC天幕处于最低挡透明状态。由此可见,小米YU7的隔热能力应该很强悍。在日常驾驶中,面对头顶与正前方的阳光,小米YU7在防晒与隔热方面表现良好,仅侧向光线会使车内温度较高,在早晚阳光照射角度较大时,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大家可以按需贴膜哦~

05 音响

最后就是音响了。为确保本次测试能够最大程度呈现真实效果,为大家提供优质体验,我们特别向科技博主“时代玩家”借用了价值7万元的专业级人头麦克风以及索尼录机设备。

在车型选择上,除Model Y焕新版外,我们还额外借用了朋友的顶配版极氪7X,旨在引入一款同级别国产车型进行横向对比。三款车型同时进行音响实录,力求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各自的音响表现。


至于最终哪款车型的音响效果更胜一筹,我们将交由观众自行评判。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小米YU7的音响录制在棚内完成,而Model Y焕新版与极氪7X的录制环境存在一定底噪,观众在观看时可酌情忽略这一细微差别。

以上便是我们在有限时间内为大家带来的小米YU7体验内容。这台车我们拍完的时候,小米的朋友让我填了个问卷,猜一猜它的价格。有一说一,这台车的产品力比SU7只强不弱,价格比SU7 贵三五万,我觉得也能卖爆。但我相信这不是雷总的风格,所以我给了一个比SU7 贵一两万的预测。你觉得它卖多少钱你会愿意买呢?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21:13:5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