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6 万年前几只富有"进取心"的臭虫从蝙蝠身上跳下来并附着在走出洞穴的尼安德特人身上以来,臭虫就与人类宿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但那些与蝙蝠一起生活的不爱冒险的臭虫却不是这样——自大约 2 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也称为冰河时代)以来,它们的数量一直在持续下降。
沃伦·布斯(左)和林赛·迈尔斯站在几台冰箱前,冰箱里装满了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臭虫样本。照片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费利西亚·斯宾塞拍摄。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两位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对这两种基因截然不同的臭虫谱系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他们的研究结果于5月28日星期三发表在《生物学快报》上,表明与人类相关的谱系遵循与人类相似的人口统计模式,很可能是第一个真正的城市害虫。
“我们想观察有效种群规模的变化,也就是为下一代做出贡献的繁殖个体的数量,因为这可以告诉你它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昆虫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Lindsay Miles 说。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与臭虫之间的历史和进化共生关系将为预测城市人口扩张下害虫和疾病传播的模型提供信息。
通过将人类的全球扩张与臭虫等城市害虫的出现和进化直接联系起来,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城市扩张过程中人类和害虫共同进化的特征。
左侧的阶梯图显示,臭虫种群的全基因组模式反映了全球人类扩张,图片由 Biology Letters 21: 20250061 提供。臭虫图片由 Warren Booth 提供。
“最初,我们看到这两个种群的数量普遍下降,这与上次盛冰期的情况一致;与蝙蝠相关的谱系从未恢复,而且其数量仍在减少,”弗拉林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迈尔斯说。“真正令人兴奋的是,与人类相关的谱系确实恢复了,而且它们的有效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迈尔斯指出,大约 12000 年前,人类就已经建立了大型定居点,并扩展为城市,例如美索不达米亚。
“这很有道理,因为现代人类大约在6万年前就离开了洞穴,”约瑟夫·R·威尔逊和玛丽·W·威尔逊城市昆虫学副教授沃伦·布斯说道。“当时的洞穴里有臭虫与这些人类生活在一起,当他们搬走时,带走了一部分臭虫种群,因此与人类相关的谱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随着人类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社区生活的持续,以及城市的扩张,与人类相关的臭虫谱系的有效种群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利用全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现在为进一步研究这一距今24.5万年的谱系分裂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两个谱系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差异不足以进化成两个不同的物种,因此研究人员更关注人类相关谱系与蝙蝠相关谱系之间近期发生的进化变异。
“看看过去100到120年发生的事情会很有趣,”布斯说。“臭虫在旧世界很常见,但自从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被引入用于害虫防治后,数量就急剧下降。人们原本以为它们已经基本被消灭了,但不到五年,它们又开始卷土重来,并且对这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
布斯、迈尔斯和研究生卡米尔·布洛克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一种可能导致杀虫剂抗药性的基因突变,他们正在进一步研究臭虫的基因组进化及其与害虫杀虫剂抗药性的相关性。
布斯表示,该项目很好地体现了研究人员“遵循科学”的成果,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空间进行研究,部分要感谢约瑟夫·R·威尔逊和玛丽·W·威尔逊捐赠基金,该基金支持他的教职职位。
“这真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布斯说道。“我们正在利用它研究杀虫剂耐药性的演变和物种的传播,研究对象是博物馆从120年前收集到的样本。我很幸运能拥有这样的探索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