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02:38
1月至5月,22.2万辆中国汽车卖向非洲
发布日期:2025-07-03 21:39:56  稿源:财经汽车

中国汽车正越来越多地卖向非洲。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2025年1月—5月中国汽车向非洲出口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7%;其中,5月单月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达104%。在一系列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中,非洲地区的数据表现最为突出。


中国车企通过属地化生产和价格优势加速出海,非洲正成为其全球化战略下的重要新兴市场

文|蒋雨彤 李皙寅

编辑 | 李皙寅


在业内人士看来,非洲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非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但汽车销量仅占全球汽车产量的3%左右,每千人保有量仅约40辆。伴随当地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有望逐步进入普及阶段。

非洲大陆对中国机动车的需求旺盛且多样化,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摩洛哥等国位居前列。

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5月,中国对非洲国家出口额达5995.7亿元,增长20.2%,“中国制造”在非洲市场的接受度正不断提高,特别体现在对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的进口需求激增。

在这背后,是中国车企将电动汽车带进了非洲市场。面对电力短缺、充电设施稀缺、电价高且波动大等现实问题,中国车企选择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市场开拓先锋,逐渐在当地开拓市场。从2025年1月至4月的数据来看,出口插混0.3万辆,同比增长1481%;混合动力0.2万辆,同比增长362%。

不仅仅是把车简单地卖到当地,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在当地合作、建厂,在本地生产车辆,以便更好地响应当地、周边市场的需求。

从边缘市场到新增长极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领域迎来了突破性增长。2024年全年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新能源汽车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力量,首次突破了200万辆大关。

随着欧美日益收紧的贸易政策,原本依赖于欧洲市场的出口格局正被打破。相较于逐渐饱和的东南亚市场,非洲成为一片“缓冲区”,中国车企想以更具性价比的汽车来打开这个具有潜力的市场。

实际上,非洲正成为中国车企不容忽视的增长极。

非洲地区每千人保有量仅约40辆。单从数据上来看,非洲汽车市场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但这也意味着其增长空间巨大。

随着非洲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汽车的需求量会逐步增加。目前,非洲大陆对中国汽车的需求旺盛且多样化。以乘运车稳居榜首,随后依次是货运车辆、机动车零部件,以及其他特种车辆。出口国家以南非为首,辐射非洲整片大陆。

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AlixPartners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中东非洲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10%跃升至2030年的34%。这意味着在未来六年内,中国汽车在该地区的销量将实现三倍以上的增长。

中国车企在非洲市场的战略布局正在一步步印证这一观点。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2025年1月—5月中国汽车向非洲出口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7%;其中,5月单月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更是突破104%。

中国车企正加速在非洲市场打开局面,非洲也正从“边缘市场”跃升为中国汽车全球化战略中的关键坐标。

混动破局:电动车如何适应非洲水土

在许多传统印象中,非洲市场似乎与电动车“无关”。

首先,电动车的普及有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即完善健全的电力网络。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2年非洲能源展望》报告,截至2021年,非洲有6亿人无法用上电,这一人数约占非洲总人数的43%。不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直接限制了电动车充电网络的铺设与使用。

其次,道路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同样构成电动车推广的现实障碍。非洲多地公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对于续航依赖更高、底盘要求更稳的电动车而言,这类环境无疑增加了使用风险与维修成本。

更为根本的是,非洲消费者在购车行为上普遍偏向低价与高性价比的实用导向。当地人均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新车市场整体偏弱,二手燃油车在价格和维护便利性上更具优势,成为多数家庭的首选。

种种结构性障碍,使得电动车在非洲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复杂。因此,因地制宜才是构成当地新能源转型的现实切口。

目前在中国向非洲还是以传统汽油、柴油车出口为主,但是从2025年1月至4月的数据来看,出口插混0.3万辆,同比增长1481%;混合动力0.2万辆,同比增长362%。结构上来说将重心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之上,更加符合当地接受电车这一趋势。

与中国出口常见的纯电车型不同,在非洲这片新兴市场上,在非洲这一新兴市场,混动和插混车型更具市场适应性。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市场分析机构的预测,2024年非洲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约为158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254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2%。

在这背后是非洲各国环保与能源转型的意图越来越强。埃及计划在全国建设4.2万个充电站,拟投资25亿埃镑与外国汽车公司合作建立国产电动车生产线;肯尼亚政府则于202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电动交通”计划,来实现绿色交通和减少空气污染。

南非作为非洲最大经济体,已率先迈出新能源转型步伐。早在2024年初,南非政府出台《电动汽车白皮书》提出对本地电动车研发支出提供高达150%的税收减免,并同步推动电池、绿氢等配套产业发展,目标在2025年实现电动车占新车销量20%的比例。


以南非为例,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611辆,较2023年翻了一番,市场占比提升至近3%。其中,增长最快是更具实用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它不仅减少了对本地不稳定电网的依赖,更贴合城市中短途通勤、高频使用的出行场景,同时保留长途行驶的燃油兜底逻辑。

奇瑞计划推出8款混合动力车型,包括5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亚迪自2023年进入南非以来迅速扩张,仅一年内就将在售车型翻倍。目前在售6款车型中,超过半数为插混动力。

已经布局的中国车企,期待非洲迎来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拐点。根据中国推广电动汽车的经验,10%的市场份额将会是最重要的一道门槛,一旦接近,那么需求就会开始指数级增长。

拼价格更拼服务:中国车如何突围日系包围圈

非洲汽车市场以日系车和二手车消费为主体。丰田通商非洲本部Toyota Africa Mobility部部长的大平正和曾告诉媒体:“在非洲市场,每年的新车销量约为120万辆,而二手车的销量却高达约500万辆。”

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拿到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是中国汽车制造商急需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非洲消费者只能选择日系车、美系车,提供的只有燃油车型;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入局,无论是车型还是价格维度上,均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消费选择。

目前中国大多数品牌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以半散装件(SKD)或全散装件(CKD)方式进口,而后由当地企业组装,从而获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成功将价格设定在了一个非常适合非洲市场的区间,率先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以五菱和长城为例,这些品牌的车型价格通常比欧美和日系品牌低20%-30%。在肯尼亚,五菱的微型面包车起售价仅为约5000美元,而一辆二手丰田车的价格几乎是它的两倍,这让许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更经济的中国车。

目前活跃在南非的14个中国汽车品牌中,有近一半是2024年才成立的,如今有意布局非洲的车企名单越来越长。

汽车并不是一卖了之。中国汽车在当地拥有配件仓储、常驻的维修人员和工程师,卖车时即为消费者提供了质保,这使得中国新车的生命周期更长,使用成本更低。部分中国车企还通过推出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质保政策,赢得消费者信任,进一步推动了销量增长。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中国车企要利用好中国丰富的整车车型以及增量供应链,与世界汽车市场及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实现无缝连接。他在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GNEV2025)上表示,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与世界链接变得十分关键。

2025年1月,中信戴卡在摩洛哥的工厂获评成为非洲首家“灯塔工厂”,双方不但完善了在当地市场的布局,中国企业也把先进智造的经验带到了摩洛哥,实现了互利共赢。

从简单的整车出口到建立散件组装厂,再到建立研发和生产中心,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营网络。中国汽车正从单一的出口贸易模式,向本地化生产结合服务网络的综合服务转型,非洲,正逐步成为下一阶段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新主战场。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5:02:38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