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16:10
得益于突破性的脊髓植入技术 瘫痪的老鼠能够再次行走
发布日期:2025-07-06 23:13:45  稿源:cnBeta.COM

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微创技术,该技术有效地帮助瘫痪大鼠恢复运动能力。这一突破可能意味着我们距离治疗人类和宠物的脊髓损伤又迈进了一大步——脊髓损伤目前无法治愈,并且常常导致运动功能丧失。

一项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研究表明,低频电场治疗可以改善大鼠的活动能力和感觉恢复

奥克兰大学团队的技术采用超薄植入物的形式,设计用于正好贴合老鼠脊髓受伤部位,以释放可控的电流。

脊髓损伤会干扰大脑与身体之间的沟通。这个想法源于脊髓神经组织无法自行有效再生这一事实。因此,植入物“旨在促进愈合,帮助人们恢复因脊髓损伤而丧失的功能,”达伦·斯维尔斯基斯教授说道。

大鼠硬膜下植入脊髓植入物的可视化

这种专门研发的生物相容性植入物通过低频电场治疗,刺激了神经纤维(轴突)的再生,并在脊髓损伤区域建立新的连接。该治疗包括发射振幅较小、频率为 2 Hz 的交流电脉冲,此前已在实验室环境下证实该脉冲可有效促进轴突生长。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测试了两组脊髓中度损伤、后肢几乎丧失功能的小白鼠。实验组每天接受1小时EF治疗,持续7-11天,之后仅在工作日(每周5天)接受治疗,持续12周。对照组无需接受EF治疗即可自然康复。

这种生物相容性植入物具有微型电极,可将受控电刺激直接传送到脊髓损伤部位

与自然恢复相比,这种治疗带来了显著的改善:接受电脉冲的大鼠在4周后后肢功能恢复得更好,协调性、爪子位置和趾间活动能力均有所增强。它们对机械刺激的退缩反应也更快,表明触觉敏感度正在恢复。您可以在该团队上周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随附的视频片段中看到接受治疗和未接受治疗的大鼠在改善方面的差异。

瑞士研究人员早在2012年就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在该研究中,他们将一种化学制剂注射到瘫痪大鼠的脊柱中,然后用电流刺激其神经组织。之后,给大鼠戴上安全带,以辅助其进行物理康复训练,从而恢复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然而,这项新技术创伤性极小,似乎能够同时支持运动和感觉的恢复,并且不会对脊髓造成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自发恢复能力比人类更强。因此,虽然这让研究人员能够更轻松地比较自然愈合与他们的治疗方法,但这也意味着解决人类运动功能丧失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该团队由来自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将继续探索不同剂量的低频电场治疗如何影响康复。他们希望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一种医疗设备,有朝一日能够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支持。

来源:奥克兰大学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4:16:10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