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0:25:34
外卖大战升级,消费者真的薅到羊毛了吗?
发布日期:2025-07-07 17:19:33  稿源:上观新闻

外卖市场的“红(京东)黄(美团)蓝(淘宝、饿了么)”大战还在升级,尤其夏天本就是外卖旺季,再加上近期淘宝闪购和美团又上线了大额补贴,造成的结果就是:商家忙,外卖骑手忙,消费者也忙——忙着薅羊毛。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消费者真的能薅到羊毛吗?靠补贴带来的“繁荣”能够长久吗?



外卖“三国杀”持续上演

7月7日,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布,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

两天前的7月5日,美团单日零售订单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则超过1亿单。

而目前外卖市场总量日均约2亿单,5月初的时候市场总量日均约1亿单。




各平台上出现大额外卖红包

以上数字,至少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今年以来,先是京东高调进入外卖市场,再是5月初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加入混战,对昔日外卖绝对霸主美团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淘宝闪购和京东的订单量加起来,跟美团的订单量已相差无几,同时在大额补贴的推动下,整个外卖市场订单量在短时间内剧增,最近两个月内翻了一番。

二是7月初的这轮竞争升级,主要源于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此后美团从7月5日起也投放了不少大额红包券甚至“0元购”券;京东在7月的新一轮商战中却显得声量较低。

消费者应“理性下单”

对消费者来说,补贴力度升级,短时间内确实能薅到羊毛,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晒图,自家冰箱里堆满了各个品牌的奶茶、咖啡等,“喝不完,根本喝不完”。但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保持着“理性下单”的心态。

眼下,只要打开美团、京东、淘宝,各种补贴或红包就会“跳”出来,让人很难判断究竟哪个平台更合算。消费者张女士是一名外卖重度依赖者,据她观察,目前来看,美团上奶茶商家优惠很多,商超比较少,而淘宝闪购最近加大了商超的补贴力度,“消费者又不傻,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同一家店、同样的商品,三个平台比一比,哪个便宜就在哪里下单,比如同一时间、同一商家的6只素菜包,一家平台19.2元到手,另一家平台则要25.2元,怎么选择一目了然。”



消费者选择“货比三家平台”再下单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逐渐摸准了平台的规则:越是“新人”,红包越大,或者说,在同一平台复购次数越多,能享受到的优惠就越少。消费者蔡先生告诉新民晚报记者:“昨天某平台上,我的最大红包是14元,今天最大红包变成12元了;同一款白酒,第一次下单,到手价31元,现在最便宜的也‘涨’到38元了。”

“补贴战”终究长不了

这一轮外卖补贴力度升级,最终原因还是各家外卖平台之间竞争激烈,正在彼此争夺市场份额。补贴战的背后,至少涉及四方的利益,即平台、商家、外卖骑手、消费者。平台之间在“卷”,希望“卷平台不卷商家,补用户也补商家”;而对于外卖骑手来说,虽然单量和单个订单的配送费都可能增加,但依然要重视工作时长、防暑降温、行车安全等现实问题。

市场需要竞争,但不可能一直处在大额补贴战中。此前,美团CEO王兴曾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一种“内卷式”的补贴竞争中,这种模式长期来看不可持续。最终,竞争应回归商业基本面,对美团外卖和整体即时零售业务的未来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

商家拒绝“二选一”,也拒绝由商家来承担大部分的补贴。兼职外卖骑手在各平台之间“游走”,“跑哪个平台更合算,就在哪个平台接单多一点”。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最终还是会回到商业本身的客观规律,就是很简单的“一分钱、一分货”。消费者小王最近就遇到一个“教训”:“花20.9元叫了一个牛腩牛杂mini煲,各种补贴加起来是23元,好像我捡了一个大便宜,但真正外卖送上门,牛腩、牛杂加起来不超过10片,其余的都是萝卜和汤,商品本身也就值20.9元。”

原标题:《外卖大战升级,消费者真的薅到羊毛了吗?》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0:25:34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