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54:47
“砷基生命”论文终遭撤稿 但争议远未结束
发布日期:2025-07-25 16:28:07  稿源:网易科技

《科学》(Science)期刊近日撤回了15年前发表的一篇争议性论文,该论文曾声称某种微生物能以有毒元素砷替代磷维持生命。部分科学家支持撤稿决定,但论文作者团队强烈反对,坚称数据可靠,撤稿缺乏依据。

Ancient-Life-Locked-Arsenic-Away2.jpgAncient-Life-Locked-Arsenic-Away1.jpg

《科学》主编在声明中解释,过去撤稿主要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而该研究“不存在故意欺诈”,因此早年未因批评而撤稿。但如今期刊标准已调整,若实验无法支撑核心结论,则可撤稿。微生物学界普遍认为该研究存在严重问题,撤稿有助于避免误导后来的研究者。然而,论文作者反驳称,数据解读存在争议不应成为撤稿理由,否则“半数文献都需撤回”。

2010年,该研究提出了假说,美国加州莫诺湖的一种细菌可能用砷替代磷构建DNA,挑战了生命必需元素的传统认知。但后续分析表明,其培养基中残留的微量磷酸盐足以支持细菌生长,且化学家指出含砷DNA结构极不稳定,水中会迅速分解。2011年,《科学》刊登多篇质疑文章,但当时未撤稿。今年,随着相关讨论再度升温,期刊最终决定撤回论文。

论文作者团队联合反对,称《科学》的撤稿标准超出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的规范,且未在声明中充分说明具体问题。期刊方面则补充称,研究者在检测砷前未充分纯化核酸样本,但作者表示该问题已在2011年回应中澄清。

这一事件引发学界对撤稿标准的讨论。有专家指出,COPE指南允许因“不可靠结论”撤稿,但科学界长期以来更侧重处理学术不端。此次《科学》的决策可能推动更多期刊清理已被证伪的研究,但如何平衡严谨性与学术争议仍是难题。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54:47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