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开创性的研究追溯了灵长类动物6600万年的进化史,并推翻了我们祖先最初栖息于温暖热带森林的传统观念。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统计和气候建模技术发现,我们进化谱系中最早的成员实际上是寒冷气候的幸存者。
日本猕猴生活的气候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类似于它们的祖先
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479种灵长类动物——其中178种已灭绝(通过化石研究),301种现存——以追踪物种丰富度、气候耐受性和地理分布范围如何随时间推移,以及在长期建立和研究的进化分支中如何变化。这些物种遍布北美、欧洲和亚洲。
为了挑战公认的“灵长类起源于温暖热带森林”假说,研究人员需要重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它们祖先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这绝非易事,因为它需要大约 6600 万年的时间。
研究团队融合了数百种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和化石数据,并参考现有的涉及灭绝和现存(活着的)物种的灵长类动物关系“超级树”,研究人员将这张复杂的地图与详细的气候和地理位置配对,以分析性状进化与这些外部因素的关系。
然后,他们通过贝叶斯生物地理模型(一种统计方法,计算不同祖先状态的概率,例如灵长类动物的分布地点或该时期的气候带),为超级树的每个分支添加了更多细节。当然,这些细节随后根据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进行了调整。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每个灵长类祖先实际生活的气候类型,因此他们采用了柯本-盖革气候分类法,该分类法根据温度和降雨模式将世界划分为温带、热带、干旱和寒冷等气候“类型”。最终,他们将古气候重建结果与显示当时各大洲位置的古地理地图叠加,共同形成了一种古代气候图集,从而能够更清晰、更详细地描绘灵长类动物的起源及其随后的迁徙。
通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海量数据集中的每个物种,研究人员能够为进化树上的每种动物提供一种气候类型。
他们发现,一些最早的灵长类祖先很可能经历过极端的冷热季节,并且随着季节变化,其资源供应也呈现出高度波动。由此,研究人员可以推断,这些古代灵长类动物具有极强的适应力,饮食广泛(泛食性),能够忍受如此恶劣和难以预测的环境。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第一批灵长类动物可能生活在北美,那里气候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这颠覆了大约半个世纪以来被广泛接受的起源提法。
“几十年来,灵长类动物在温暖的热带森林中进化的观点一直无人质疑,”雷丁大学研究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豪尔赫·阿瓦里亚-劳图雷奥(Jorge Avaria-Llautureo)说道。“我们的发现彻底颠覆了这种说法。事实证明,灵长类动物并非起源于茂密的丛林——它们来自北半球寒冷的季节性环境。”
根据他们的理论,能够在这些恶劣条件下生存并超越当地气候界限的灵长类动物拥有生物“适应性”,能够繁殖并逐渐迁徙到更远的地方,因此不同的外部影响(环境、资源、气候)促使新物种进化。数百万年后,随着气候变化——有时变化很快——适应能力强的灵长类动物得以迁徙到新的地区并进一步实现物种多样化。研究人员认为,这就是许多物种最终将热带森林作为家园的原因。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推断,早期灵长类动物可能像今天的熊一样,通过冬眠来度过严寒的冬天——降低心率,在最冷的月份睡觉以节省能量。一些小型灵长类动物,例如侏儒狐猴(共有10个物种),仍然会冬眠,深入地下睡眠数月——这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它们的故乡马达加斯加。
由于现存的灵长类动物现在面临着当今的环境挑战,了解它们的祖先如何适应古代气候变化可以帮助保护主义者更好地了解物种生存并识别威胁。
“了解古代灵长类动物如何在气候变化中生存,有助于我们思考现存物种如何应对现代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Avaria-Llautureo 补充道。
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