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游客投诉,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而且还会误导青少年,对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有不良影响。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而且还会误导青少年,对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有不良影响。
“烟不离手”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浙江文旅政务”的文章认为,烟之于鲁迅就像烟斗之于马克思,圆顶礼帽之于卓别林,双截棍之于李小龙,已超越物品本身,而成为独特标志和精神象征,“风雨如晦的年代,烟草伴随着鲁迅先生度过无数不眠之夜,催生出一篇篇醒世之作。
在青年的思想觉醒与进步抗争多次被打压反复时,他以烟敬奠、为青年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他以烟为伴、孤身战斗;在经济积贫积弱、民众思想麻木的社会现实中,他以烟喻人、鲜明批判。
这篇题为“鲁迅:当思我为何吸烟,非学我如何吸烟”的文章表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批判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立场、“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斗争精神跨越时空,“在代际传承中,鲁迅不再是课本里的遥远符号,而是嵌入青年日常的‘精神插件’。
‘为先生点烟’是很多年轻人到鲁迅故里景区必打卡的项目,这或许只为表达崇敬之情,并非推崇抽烟。”我们不鼓励抽烟,但从“烟”中看到的不应只是其危害,更要看到鲁迅先生作为运动旗手,用“烟”燃起的熊熊精神火苗和拳拳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