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能在法庭上大获全胜,得好好感谢 OpenAI。美国联邦法官裁定,不得强制Google出售其 Chrome 浏览器 —— 这意味着Google在这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垄断案件中,成功规避了可能面临的最严厉制裁 —— 此后,这家搜索巨头的股价飙升了近两位数。
对Google及其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大慰藉:数月来,他们一直被悬而未决的判决带来的不确定性所困扰。如今,Google在与致力于遏制科技巨头势力的反垄断检察官的对抗中获胜,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
然而,法院的判决也充分暴露了Google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简称 GenAI)之间奇特的关系,凸显出在这一新技术领域,Google正面临一把 “双刃剑”。
当下流行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由 AI 驱动)操作更直观、功能更强大、覆盖范围也更广,其作用堪比搜索引擎,这对Google传统的搜索体验构成了替代威胁。它们带来的竞争不仅激烈,且令Google难以应对 —— 这种威胁是必应(Bing)从未造成过的。
但或许这种竞争并非完全不受欢迎。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意味着两件事:一方面,数十亿美元资金涌入生成式 AI 领域;另一方面,这也为Google提供了一条法律 “救命索”,成为其抵御垄断指控的辩护依据。
阿米特・P・梅塔(Amit P. Mehta)法官在判决书中直言不讳地写道:“生成式 AI 的出现改变了本案的走向。”
目前,Google在搜索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格局。
梅塔在判决书中写道:“如今,数千万人使用 ChatGPT、Perplexity、Claude 等生成式 AI 聊天机器人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他们过去通常会通过网络搜索获取。虽然这些生成式 AI 聊天机器人目前还远不能取代(通用搜索引擎,General Search Engines,简称 GSEs),但行业普遍认为,开发者将继续为生成式 AI 产品添加功能,使其更接近通用搜索引擎的作用。”
值得肯定的是,Google清楚生成式 AI 对其核心业务构成的风险,因此推出了自家的生成式 AI 产品 “Gemini”,并依托自身强大的搜索能力为其提供支持。
如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Google实施严厉限制的理由已不再充分。人工智能公司人气攀升、投资热度高涨,意味着Google搜索帝国的替代者已然出现,或即将出现。因此,若对Google施加更严厉的反垄断制裁,也会限制其在 “AI 赋能问答引擎” 这一新兴领域与 AI 初创公司竞争的能力。
梅塔写道:“这些新的现实让法院有理由相信,若出现更优质的产品,Google不会仅仅通过高价竞购分销渠道来压制竞争对手。同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对Google采取不利措施前,‘谨慎行事’也是应有之义。”
其实,类似的观点我们此前也曾听过,只是并非出自当权者之口。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公司服务部门负责人埃迪・库伊(Eddy Cue)出庭作证时就提出过类似看法。他淡化了与Google利润丰厚的搜索合作协议的重要性,并表示 AI 提供商最终将成为搜索引擎的替代选择。
不难想见,这一判决结果也让苹果成为了另一个赢家。Google无需终止其作为苹果 Safari 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的合作协议。判决公布后,苹果股价上涨了约 3%。
OpenAI 及其同类 AI 公司,最终竟成了对Google及传统搜索模式构成 “生存威胁” 的力量,而这反过来却成为阻止Google垄断地位被打破的理由。
这样的结局反转,恐怕连 ChatGPT 都写不出来。